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5〉藍冠菊 小心夢幻成噩夢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想讓除草工作變得愉悅,或許「藍冠菊」是個解方。

藍冠菊原生於巴西、委內瑞拉,透過菲律賓傳入。深藍色花朵很像大衣上大型鈕釦,全年開花,醒目耀眼。觸摸葉片,傳來淡雅蘋果香味,清爽迷人。色香兼具,本是園藝植物夢幻品項,但生命力旺盛,侵略性強,是致命傷。

幾年前從花市購買藍冠菊,地植園圃。歷經暑霜,種子落地自行發芽,族群很快占據一片領地,自成一國。藍冠花群放,蘋果香吟唱,初時一切美好,後來發現若不定期修剪,很容易氾濫成災,滿園盡是藍冠菊。

藍冠菊為菊科植物,性寒涼。東南亞草藥用來清熱解暑,但畢竟並非國際知名藥用植物,食、藥用仍須謹慎。全株帶有蘋果清香,修剪枝葉風乾,粗磨製成香包材料,應該是極佳用途。

在台灣,藍冠菊已有野外歸化品系。她十分耐旱、成長快速,對養分掠奪力驚人,走過土地,吃乾抹淨,其他植物也很難存活。生態很像台灣常見雜草「咸豐草」,但咸豐草種子帶有倒鉤,傳播能力更勝一籌。

為了維持園圃內香草正常成長,與雜草拚搏,大戰數百回合,已成工作日常。在不施用除草劑前提下,用手工具除草、割草機打擊雜草,是我謙卑的手段。雜草若能在花盛放除盡,後患較少。用割草機除草效率高,還能順便將草「碎屍萬段」,回歸自然。

割草機須在無雨日操作,豔陽酷暑、冷冽寒冬,氣候考驗人類對抗雜草的意志。割草是重複有序的事務,只要身體狀態能支持,過程也能療癒身心、放鬆心情。大片園圃整理完竣,回復清爽原貌,心情愉悅如大石落地。況且除草時,藍冠菊發出蘋果香氣,更是滿園療癒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4〉蘋果薄荷 清涼帶果香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薄荷有上百種品種,「蘋果薄荷」(Apple Mint),葉片淡綠色,有蘋果清香,頗受喜愛。她有一近親,綠葉帶白斑,風味與特徵皆近似,卻被名為「斑葉鳳梨薄荷」,常令愛好者混淆。

薄荷家族族群龐大,命名方式並無邏輯可循。有依顏色,如巧克力薄荷;有依風味,如葡萄柚薄荷;有依地緣,如科西嘉薄荷。且部分品種還會迭代變異、甚至倒退,常常考倒眾生。

喜愛香草,癡迷香味。我原本是植物小白,辨識植物總過目即忘,毫無慧根。但香草植物啟蒙了我的「五感體驗」,透過觀察、觸摸、嗅聞等方式,五官並用,細細品味。後來甚至成為園藝治療老師,分享香草帶來的美好感官經驗。

蘋果薄荷有淡雅果香,料理、調飲、甜品、裝飾都適合。葉形橢圓,有茸毛觸感,樣貌可愛。採摘泡香草茶,清涼果香,有些許甜味,入茶飲可少放糖,助消化、舒緩情緒,妥妥的健康食材。

薄荷生長態勢強健,常會伸出走莖,侵門踏戶。若種植於花盆,走莖纏繞盆土,養分遭掠奪。採摘幾次葉片後,新芽細弱,必須施肥。若是夏季酷熱,還容易缺水。定期為薄荷盆栽瘦身,剪去多餘根莖,補充新土、肥料,才能常保茂盛。

鳳梨薄荷是蘋果薄荷的斑葉園藝種。白斑圍繞葉片,增添花圃變化,豐富視覺感受。斑葉效果會隨光合作用量改變,光照愈豐富,白斑面積愈多。

但帶斑葉的改良種,通常對酷熱或酷寒氣候耐受度差,生命力比原色品種弱。也似乎應證台語俗諺,「有一好沒兩好」,魚與熊掌難得兼。種植香草,也學會體驗大自然的進退法則,「無為而自然」。歡喜就好,「何必在意她是誰」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3〉齒葉薰衣草 台灣氣候也行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入冬寒意籠罩北海岸,濕冷風雨淬鍊香草生命力。年初曾與實習學生協力開闢園圃,種植各類香草,歷經酷熱霜凍、颱風肆虐,部分植物更迭老去。「齒葉薰衣草」異常堅挺,曖曖含光,香氣飄來,睹物思人。

齒葉薰衣草(Dentate Lavender)以葉緣鋸齒狀得名,在眾多薰衣草品種裡有很高辨識度。葉片呈灰綠色,香味淡雅。入春後是花季,深紫夾白的花穗迎風搖曳,是很好的庭園景觀植物。

齒葉薰衣草具食用與香氛用途,舒緩情緒、保養肌膚,安神助眠。由於成分帶有桉樹氣味,讓她在食用與精油萃取價值略顯吃虧。但她適應台灣氣候,耐暑旱雨澇,也適應冬季低溫,成為台灣花市常見香草品種。

種植薰衣草,最好在沙質壤土、鹼性環境,適當補充肥料,喜迎長達半年的花季。若是陽台盆植,要考慮有光照、通風,水分則不宜太多。新手種植,常見失敗原因,就是澆水過多。辨識水分是否太多,觀察植株接近土壤部分,枝幹是否變黑、落葉,若有就須停止澆水,等待生機恢復。

年初淡水有科大教授洽談合作,為長照系學生安排農場實習,體驗園藝治療工作場域。幾週時間,5位女同學著雨鞋、舉鋤頭鏟子,為新闢園圃建立雛型,辛苦且不易。我們一起栽種十餘種香草,粗放管理,1年後約有半數仍存活。亞灌木類的薰衣草,生命力著實頑強,齒葉薰衣草更是日益茁壯。

如今同學都已畢業,投入職場。部分同學在學期間學習日語,為自己創造機會,赴日本工作體驗,充實人生閱歷。每當我看到齒葉薰衣草,挺過極端氣候,屹立生姿,就想到這群同學,遠渡重洋,異地發展,為自己人生發光發熱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2〉羅馬洋甘菊 如大地母親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擁有一畦園圃,種上各式香草,滿園香氣沁心霏。地被植物,若有一種香草,匍匐如毯,供人躺臥其上,陽光送暖香氣瀰漫,放鬆紓壓豈不愜意?羅馬洋甘菊(Roman Chamomile)就是這樣的候選植物。

洋甘菊源於歐洲,是全球著名藥用植物,紓壓安神的代名詞,銷量占香藥草茶包鰲頭,深獲好評。茶包品種多來自於德國洋甘菊,這是一年生、直立品種。羅馬洋甘菊則屬多年生、匍匐性狀,全株有蘋果香氣,亦可製茶。比起「德甘」,羅馬洋甘菊植株矮,綠色裂葉較綿密,管狀花苞較扁,白色花瓣數量多,其他差異不大,很難區別。

但芳療愛好者對洋甘菊精油必不陌生,「羅甘」精油被形容成「大地母親」,有很好安撫作用,是少數放心用於兒童的精油。舉凡發熱感冒、皮膚濕疹,或哭鬧不止等現象,利用擴香、調製按摩油等方式,透過甜美氣息,舒緩孩童不適。不過「羅甘」價格不菲,屬高檔精油,但低劑量使用更能展現「大地蘋果」的優雅風味。

我在淡水種香草多年,遺憾未曾親見羅馬洋甘菊在當地開花。因為她源於歐陸,喜好寒涼但日照多的環境,台灣平地炎熱,晝夜溫差不大,導致她既不開花,也難以在園圃裡度夏,算是公認難照顧的香草植物。但德國洋甘菊適應淡水氣候,已連續種植多年,種子落地次年會再生,循環不息。

也曾癡心妄想,把匍匐性香草植物種成一片草毯,躺臥其上,紓壓自在。研究過「普列薄荷」(Pennyroyal),有香味又能驅蟲,當然也測試過羅馬洋甘菊。終究發現,歐系香草不耐台灣夏季高溫,無法越夏,僅適冷涼季節短期栽培,「草毯夢」可能要在台灣高山地區才能實現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1〉金錢薄荷 小草卻有大作用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薄荷口感都是清涼的嗎?台灣花市有種「金錢薄荷」(Ground Ivy)就是例外,葉如銅錢狀,咀嚼無涼味,僅有淡雅芳香。既然外觀、味道都與傳統薄荷不同,讓人不免好奇,她的名號是怎來的?

金錢薄荷是脣形科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,有揮發性芳香成分,與薄荷僅算是遠親。分布於北半球溫帶,可食用、泡茶,採葉片炒食、煮湯,取嫩葉拌沙拉生食,增添食材風味。

在中國,她被稱為「活血丹」、「透骨消」,民間用做藥用植物。性微寒,可清熱解毒、利尿化石,改善風濕與發炎現象。能將小便變為酸性,有助溶解體內因鹼性堆積形成的結石,進而排出體外。但懷孕、體虛者慎用,且須經醫師診治為宜。

疫情期間,台灣高醫大團隊曾用金錢薄荷、山茶與蓮子萃取物,開發出抑制新冠變異病毒藥物。令人不禁讚歎,不起眼的小草竟也有救命效用。

金錢薄荷葉片彷如一串銅錢,也因此得名「連錢草」。喜潮濕陰暗,盆植半日照即可。園藝界改良出斑葉品種,種於吊盆,匍匐莖自然下垂,如瀑布顯目。吊盆內宜採黏性土壤,避免陽光直射,失水多易導致植物乾枯。夏秋季可多次採收,施肥後又蓬勃生長,生生不息。

金錢薄荷外型與另一種知名藥用植物「雷公根(含殼草)」極為類似,圓形鋸齒葉、葉柄處有缺口,且都有匍匐性走莖,有如孿生。金錢薄荷莖是四稜形,葉子對生,帶有絨毛,是最大差異。

金錢招財,薄荷馨香。葉片外緣連續鋸齒,讓她也有「十八缺草」別名。下次在鄉間溪澗發現了她,不妨駐足半刻,細數是否真有十八道鋸齒?仔細觀察、觸摸嗅聞,我們很容易與植物培養感情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0〉雞蛋花 荷蘭人引進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漫步淡水風景區,紅毛城、小白宮、滬尾禮拜堂,濃厚異國風情。乍冬仍暖,雞蛋花瓣灑落一地。夏季欣賞蛋黃花開,冬季葉落遒勁身軀,周而復始,氣象萬千。

雞蛋花(Plumeria)也稱緬梔,是夾竹桃科植物,原生於熱帶中美洲,四百多年前由荷蘭人經爪哇引進台灣。枝幹、根部有濃厚乳汁,為有毒成分。荷蘭人推廣栽種於溝渠旁,減少積水處蚊蚋繁殖,降低瘧疾風險。先民稱為「番花」,百年老欉,在南部甚多。

先民也將雞蛋花引至廣東種植,發現雞蛋花味甘、微苦,性平,有藥用價值,列入涼茶配方。廣東人將花乾燥,降低乳汁毒性,搭配金銀花、菊花、槐花、木棉花,製成「五花茶」,有清熱利濕,清腸止瀉,止咳化痰之效。

曾遇過移居台灣多年的港人,持續飲用香港帶來的五花茶藥材。對她而言,總喝不慣台式青草茶,五花茶優淡素雅,清熱去火,是無可取代的濃蘊家鄉味。離別磨亮了鄉愁,斬不斷香味的思念。

雞蛋花淡雅素馨,花朵萃取物也被製成精油與高檔香水。友人赴泰國旅遊,渡假飯店、泰式按摩館,多有雞蛋花為原料的保養品與文創商品,可見度相當高。許多遊客甚至以為雞蛋花是泰國國花,但其實是寮國國花。

雞蛋花在全球熱帶地區十分普及,園藝品種選育出許多花色組合,令人驚豔。雞蛋花用莖幹扦插可成活,修剪時要避免乳汁接觸皮膚,待乳汁收乾即可盆植。若地植可達五、六公尺高,樹形直立優雅,是庭園樹木優選。

雞蛋花花期長,四月到十一月不斷綻放。入冬落葉,留下嶙峋枝幹。狀若鹿角,也得名鹿角樹。每年冬天,窗外因落葉而明亮許多,為寒冬帶來希望之光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 

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89〉抹草 國民植物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居家種植植物好處多,可綠化環境、改善空氣品質。西方人愛在庭院種植香草,入菜料理,隨摘即用。台灣花卉市場,獨有一類「國民植物」,長期為民眾所好,竟與驅邪避凶作用有關。

民間有很多風水驅邪植物,部分如菖蒲、香茅、榕樹等,不太方便在居家陽台栽培,艾草、抹草、芙蓉等盆栽成了花市常客,長年均有銷售。其中抹草,可盆植也可地植,會開花也會結豆莢,屬性溫和,用途也較為廣泛。

抹草又稱茉草、銳葉小槐花,本身不是草本植物,而是豆科小型灌木,地植可達兩三公尺高。秋冬季會開小白花,隨後結成豆莢。豆莢外皮有魔鬼氈結構,很容易沾黏衣物,莢內種籽藉此四處傳播。這個頑皮的豆莢,也是許多人童年記憶,在他人衣服上排列成嘲弄文字,成為頑童惡作劇的天然素材。

抹草微苦、辛甘、性平,民間也用做保健植物,有清熱解毒、祛風利濕與體內驅蟲作用,煮水內用於感冒發熱,外用搗碎處理皮膚發炎現象。也有人用枝葉煮水泡腳,活化循環,安神好睡。

小孩受驚嚇夜哭,令家長煩心,用抹草枝葉沐浴,或擦淨身體,可「抹」晦驅邪。出入事故現場,或喪事、墓地等陰氣較重地點,隨身攜帶幾片抹草葉,返程前須將其棄置溪溝沖走,不可帶回家門。民間傳說,許多人寧可信其有,藉以投射信賴與安全感,也讓抹草等避邪植物需求長年不墜。

種植抹草,必須在全日照、通風好的條件下栽培。國內許多社區將其地植,採收枝葉風乾,製成社區手工皂、沐浴包等商品,取祈福平安之意,頗受歡迎。端午節與農曆七月民俗月,天候熱病媒多,買氣更為上升。抹草是名副其實的國民植物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8〉黑莓 自種最安心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幾年前,在花市買了盆「黑莓」(blackberry),老闆順便描繪結果的豐收景象。好奇心驅使下,試種於農場圍籬旁。第二年後果然蓬勃成長,四向蔓延,並開花結果,過程令人喜悅期待。

黑莓源於歐洲,人類有三千年以上食用歷史。跟莓果家族中的藍莓、蔓越莓、覆盆莓等相同,原生環境寒涼,較難在熱帶成長。但黑莓屬於薔薇科懸鉤子屬,容易發生雜交,品種經改良,如今也有適應熱帶耐旱品種,在台灣也可全年生長。

黑莓是聚合果,由多個雌蕊花組合發育,成熟果肉實際上不是果實,而是由花托發育而成。初期花托為綠色,逐漸轉成紅色,成熟時為黑色。形狀大小與本土桑葚極為類似,風味則類似草莓,酸甜兼具。除直接食用,也可用調理機加水打成果汁,酌加蜂蜜,風味更佳。

1960年代,台灣農業單位曾從哥斯大黎加引入黑莓,試種良好。原欲大量推廣,但因果實個體小,採摘費工,保存不易,運送過程容易碰撞腐爛,不符農民經濟產值預期,市面迄今無國產品。

但近年來歐美健康飲食風潮,頗有鼓勵「少食水果,多食莓果」趨勢。如減緩失智的「心智飲食法」(Mind diet),改良自「地中海飲食」與「得舒(DASH)飲食」,建議多膳食纖維,也鼓勵多堅果、莓果。推廣者認為,有助降低血壓,並能減少憂鬱症機率。

黑莓可在自家陽台種植,需日照,30公分以上大盆,隨黑莓長大,整理走莖枝條,立柱供其環繞攀爬,景觀與食用兼具。若有庭園,則順圍籬攀附,果實採收後修剪枝條,期待次年豐收。

莓果類製品多由國外進口,隨通膨因素價格看漲,且不時傳出冷凍莓果有農藥殘留顧慮,不妨自種最省心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7〉玉蘭花 香傳千里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淡水媽祖廟福佑宮後側山丘有一日式古蹟,為日治時代警官宿舍,住過許多局長級家庭。屋後有棵參天玉蘭樹,約五層樓高,近日開花,香傳千里。

警察宿舍依山而立,屋側高丘有一小徑,當地稱「險路」,連通淡水紅樓與重建街。早期險路無欄杆,走在山腰,嶔崎險峻。但能從警官家上方通過,也是特殊體驗。俯瞰媽祖廟與老街,眺望觀音山淡水河,又能居高體驗玉蘭花香,這險路算得上是淡水「祕境」。

玉蘭花是國人熟悉的植物。都會路邊,常有小販穿梭車陣兜售,利用短暫紅燈,快速與車輛駕駛完成交易。一束20元的玉蘭花,吊掛在空調出風口,滿車馨香,是純天然「薰香片」,換得整日愉悅心情,因此也廣受計程車與貨車司機喜好。

台灣常見玉蘭樹種,從東南亞引進約300年,是金玉藍與山含笑的雜交種,開花但不會結果。若從花市買盆栽,要換到直徑30公分以上的花盆,補充肥料、日照充足才會開花。玉蘭樹葉形大,與蓮霧葉類似,在冬季會落葉休眠,可進行疏葉修剪,避免遮擋住屋視線。春季萌芽,夏秋開花,早期農家遍植,是國人喜好的花木。

玉蘭花也有藥用性,止咳化痰,芳香化濕。乾燥花朵浸泡於酒精,製成噴霧,有驅蟲蚊之效。老牌著名花露水,成分也有玉蘭花。當年入伍受訓,清掃廁所,為讓班長等督導滿意,同梯到販賣部購買花露水噴灑,遮掩臭味。那傳統花香味,迄今仍印象深刻。

玉蘭花是嘉義縣花,當地仍有大量種植,產銷全台,是台灣特有的香花供應產業鏈,養活許多家庭。車內薰香、佛堂祭祀、芳香驅蟲,玉蘭花是台灣芳香產業最在地的氣味,歷久不衰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0月24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6〉含羞草 軍人最怕她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「風吹草動」,這成語用來形容「含羞草」,再貼切不過。一陣風來,或用手輕觸,葉片迅速閉合,彷若嬌羞少女,引人垂憐。不過,她莖部帶刺,是最後頑強防線,若想進一步採摘,可得小心了。

含羞草原產於南美洲巴西,屬豆科次分科的含羞草科植物。在夜晚或經觸碰,葉片產生閉合運動,是因葉柄有膨大的「葉枕」機制,內含細胞液。觸碰葉片,細胞液迅速流回總葉枕,葉片失去水分,會依序暫時性閉合,約廿分鐘後恢復。有研究指出,刺激閉合反應過程僅需0.08秒,堪稱神速。

含羞草在台灣民間稱為「見笑草」(台語),英語則是「Touch me not」(別碰我),呈現東西方對她有不同見解。她成長迅速,夏秋是花期,圓球狀紅粉色花,路邊草叢中辨識度極高。節莢狀豆莢,一莢一種子,傳播能力極強,含羞草也因此在各國被列為雜草。

如今,東西方藥草領域都有收錄含羞草。含羞草味苦性寒,全株帶有輕微毒性,草藥界用以清熱利尿,化痰止咳,安神止痛,內用外服均可。在南美與印度草藥,含羞草應用極廣,如控制血壓、傷口癒合、痔瘡與皮膚搔癢問題。

含羞草喜溫暖潮濕,即便室內遮蔭處也能生長,適應力強。有研究指出,含羞草栽種於園圃,能增加土壤裡氮與鉀肥含量,也能避免土壤流失,保持水土。但全身帶刺,繁殖力強,農園多會將其砍除,如今愈發少見。

當兵時,在鳳山步校受預官訓。最怕500公尺障礙課程,馱著步槍在野地匍匐、翻滾,若地上恰是一叢含羞草,荊棘能穿越草綠軍服,讓人痛不欲生,至今仍記憶猶新。「含羞草」是我軍旅時光最有「感覺」的植物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5〉苦楝樹 微毒可驅蟲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河堤旁綠帶,有棵高聳壯碩的苦楝樹,雙手無法環抱。樹下有張雙人椅,供人遮蔭休息。這棵樹春天開紫白色花,夏季綠果累累,秋日果熟金黃,冬寒葉落歸根。四季輪替,鉛華盡洗,看盡人間百態。

苦楝樹源於熱帶東亞、印度,是楝科楝屬的落葉喬木。「苦」字源於葉片、果實、樹皮、根部都帶有苦味,且有微毒性。在醫療不發達時代,葉片煮水服用可去蛔蟲、鉤蟲,此法「人禽通用」,連雞鴨鵝都可藉此驅蟲。但採鮮葉煮水,成分濃度難控制,過猶不及,小心中毒危險。

在都市陽台種植蔬菜、香草,常招來病蟲害。近則發現,苦楝樹可提取「印楝素」,對一般農業害蟲有趨避效果,屬天然驅蟲成分。市售苦楝油依照比例稀釋,噴灑病株,每週一次,的確可見效果。但建議勿噴灑太多,會遮蔽植物呼吸作用,也不宜在30度以上高溫噴灑,可能燒傷幼芽、嫩葉。

苦楝樹透過種子繁殖,仔細樹下尋找,常見小苗萌生。苦楝樹成長迅速,兩三年間就可達5公尺以上,但樹齡卻僅約卅年左右,是台灣平地常見演替的樹種。但根部侵略性強,恐傷建物結構,因此近年居家庭園漸少種植苦楝樹。

淡水老街河岸段有成排苦楝樹,春季新葉萌發、紫白色小花造就繽紛季節,像極了年少不羈的奔放。夏季枝頭懸掛綠果,秋季轉成金黃,吸引蟲鳥覓食傳播,這是高掛於天的智慧。冬季落葉,但果實不落地,彷若桀驁不遜的堅持。苦楝一年,是快轉的人生縮影。

苦楝樹下的雙人椅,幼年時陪伴阿嬤坐過,也曾與雙親散步休憩。樹的風貌,是家人的容顏,伴隨我度過童年青澀,經歷中年事業轉型,最後方知人生「洗盡鉛華也從容」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4〉貓鬚草 勿當救命藥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有種民間藥草,開花時如貓鬚張揚,得名「貓鬚草」。在青草店被稱為「化石草」,英文名為「爪哇茶(Java Tea)」,被賦予保健意涵。美麗外貌下,是否真有化石保健的藥效,令人好奇。

貓鬚草原生於印度,後傳至東南亞,1930年代從爪哇引入台灣。她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,高度可達1公尺以上。枝幹堅脆,大風容易吹折,需避風栽植。不挑土壤,天熱為花期,花色有白、紫兩種,繽紛綻放,非常吸睛。扦插即活,屬於好照養的景觀植物。

貓鬚草雖源於熱帶,但屬性偏涼,可做為清熱降壓的保健植物。含鉀與黃酮化合物,有利尿作用,也有人用做瘦體飲料。富含氧化物,抗菌、抗發炎、增強免疫力、降低感染、抗關節炎。國外有藥廠萃取成分製成保健膠囊,宣稱可以調控尿酸、血糖、降血壓,但國內沒有核准引進。

貓鬚草葉無香味,藥用部位為葉片與嫩莖,可鮮採五、六片,或用乾品3克,用500CC熱水煮泡開,口感稍苦。為避免屬性寒涼不適,可酌加陳皮、紅棗,或薑片,或丁香兩粒,搭配蜂蜜飲用,風味更佳。當然也可冷飲,加入檸檬,口感更為豐富。貓鬚草茶適合飯前飲用,睡前則避免。

但民間療法更常將其應用為「化石草」。貓鬚草是否真有去腎、膽結石,降尿酸(痛風)等效果,在正規醫學上是不認同的。因為利尿,多喝水的確有助碎石排出,仍需配合正規醫療。且人體積水原因很多,並非所有水腫現象都適用藥草利尿,不可不慎。

保健植物可提供健康成人日常保健,輔助身體機制運作。切勿將其視為救命藥物,延誤正規醫療。若已服用慢性病藥物,更需遵醫囑,勿自行使用保健藥材,以免造成副作用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3〉牛奶埔 台灣天仙果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中秋過後,立冬將近,你試過用本土品種藥材來進補嗎?

台灣民間藥膳食補,有種「牛奶埔(或稱羊奶頭)」藥材,熬煮排骨或豬腳,氣味清甜,頗受喜歡。但很多人不知道,牛奶埔可是純種「台灣榕」(Taiwan Fig Tree),是少數以台灣命名的藥膳配方。

牛奶埔是桑科榕屬,在民間有許多稱號,如台灣天仙果、羊奶頭等。採收時斷口切面會流出奶色汁液,根部還飄出牛奶味,所以得名「牛奶埔」。牛奶埔植株分公母,母株會結綠色果實,形狀如小西洋梨,成熟轉黑色、可食,很像無花果口感,形則似「羊奶頭」。

牛奶埔根莖葉全株都可藥用,民間習慣使用根與莖幹切片,搭配排骨或雞湯燉煮。冬季進補可酌加紅、黑棗、枸杞、黃耆、桂枝、當歸等藥材。性味甘平,可柔和肝脾,清熱利濕。強筋骨、去風濕,男女保健,身體調養,老少咸宜。客家、原住民族群甚至視其為本土「威爾鋼」,但畢竟是近代才應用的藥材,並未收錄於古典中藥典籍,藥效多以民間經驗流傳,仍待科學驗證。

野生牛奶埔多在河畔、濕潤處,在樹蔭、林下成長,高約一、兩公尺,約需3年才能收成。由於常遭砍伐為藥材,野生已經少見。繁殖牛奶埔,可透過母株果實播種,或扦插枝幹繁殖。榕屬植物十分強健,繁殖力雖強,仍不敵大量採集,甚為可惜。近年在青草店銷售乾品,相當大比例是從中國進口。

近年因氣候變遷,環境巨變,各界開始重視推廣耐候能力強的本土植物。牛奶埔很適合發展成「林下經濟」作物,盼藥膳界能改以植物莖幹或葉片為藥用部位,減少連根拔起、整株採收,維持物種生存,還能保護坡地水土,增強土壤固碳力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2〉馬齒莧 營養滿點五行菜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多年前,城市流行「市民農場」,郊區農地切割單位出租,方便市民體驗農事。家人開心參與,雖收穫不多,但總能分享鄰農收成。眾多食材上餐桌,當年最不能接受味道,就是酸味濃郁的「豬母乳」(馬齒莧)。

馬齒莧生命頑強,種子隨鳥獸昆蟲傳播。春季農田菜圃,犁田除草後,馬齒莧不請自來,蓬勃發展。農家將馬齒莧剁碎煮熟餵豬,增進母豬泌乳,因此得名「豬母乳」。後經研究,馬齒莧營養成分高,醣類、維生素、礦物質豐富,也有「長壽菜」之稱號。

馬齒莧原生於印度,很早傳入亞洲溫熱帶地區。明朝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指「葉比並如馬齒,而性滑利似莧」得名,「氣味酸、寒,無毒。人多食之,然性寒滑。」李時珍認為馬齒莧清熱解毒,有「散血消腫、除濕止痢、利尿潤肺」等功能。採收煮水,擦拭皮膚,也能緩解濕疹不適。近年英國自然雜誌,也認為馬齒莧能促進分泌胰島素,助控制血糖。

馬齒莧早被視為野菜,蒸炒涼拌都適合。但因含「草酸」,須川燙或炒煮食用。也有人將其「三曬三蒸」,製成梅乾菜,儲存使用。這道酸香野菜,讓無數農家簡樸過日,彷若天賜寶物。

馬齒莧因耐旱省水,少病蟲害,被改良成環境綠化植栽。也有一種歐洲引入食用品種,稱為「荷蘭菜」,減去酸味,植株高大,產量提高。2008年北京奧運,就被端上運動員餐桌,成為無毒健康菜單,風靡一時。

馬齒莧梗紅、葉綠、花黃、籽黑、根白,也被稱為「五行菜」,藥食兼具。但傳播力太強,列為農田雜草,除草劑濫用下已少見。近日在香草園偶然發現,詫異欣喜,驀然想到多年前父母親在都市農園揮汗工作身影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9月1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1〉雷公根 韓系妝品提身價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鄉野田間,路邊植物,都可能是保健藥材。有種台灣常見野草「雷公根」(Gotu Kola),韓系妝品大量使用,塑造成頂級護膚聖品,身價大漲,大家也該認識。

雷公根在中國應用甚久,也稱積雪草。南朝陶仲景《本草經集注》:「此草以寒涼得名,其性大寒,故名積雪草。」台灣民間則稱為「含殼仔草」,煮青草茶,味甘性寒,可涼血生津、清熱利濕,主治跌打損傷、外傷出血,是夏日清熱退火的藥材。雷公根生命力強盛,不拘土質,喜歡向陽高溫濕潤之地。透過延伸走莖,成片繁殖,春秋可採收。但終因大量採集,近年少見,但青草店仍多有販售。

雷公根原生於印度,在亞洲亞熱帶、熱帶地區適應良好。中國兩廣煮涼茶,也用鮮品煲煮湯,加入豬內臟、魚片或雞肉,清甜鮮美,藥食兩用。越南則有更專業雷公根栽培,不僅做為日常蔬菜,也供應路邊青草茶攤販售Rau Ma(雷公根越語)的綠色飲料,超市也有瓶罐包裝銷售。越南人還將Rau Ma烘乾磨粉,和水敷臉,據說有緊緻、修復皮膚的保養效果。

雷公根有卓越皮膚保健功能,可追溯自印度阿育吠陀療法。古印度人發現老虎受傷出血,會在雷公根上打滾,緩解皮膚傷口,得到復原。韓妝業者以此為靈感,開發「積雪草」系列保養品,號稱「成分溫和,滋潤保濕,富含抗氧化成分,能修復坍塌肌膚,回復青春」,令愛美人士趨之若鶩,大發利市。

雷公根可內服外用,藥食兼具,很適合在台灣生長並發揚光大。但這種匍匐型態、頭頂著小圓葉的植物,有許多類似物種,須謹慎分辨。雷公根葉有缺口,表面有絨毛,邊緣有圓形鋸齒,別與金錢薄荷、銅錢草、天胡荽等搞混了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80〉洛神 植物界紅寶石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時序入秋,氣溫轉涼,傳統市場豔紅色的洛神(Roselle)悄然上市。洛神花茶,美容養生,讓她贏得植物界「紅寶石」美稱。

洛神又稱玫瑰茄,錦葵科一年生灌木,原生於西非,屬熱帶植物。1910年代引入台灣,台東坡地有專業栽培,製成茶包、蜜餞、果醬等加工品。洛神不耐寒涼氣候,但北部農家春種秋收,每年9~11月,全台市場常見鮮品。

市售乾燥或鮮品「洛神花」,其實是「果萼」部位。煮水後呈豔紅色,甚為吸睛。但僅洛神單方,口味酸澀,並非台灣人喜愛。搭配山楂、烏梅、甘草、冰糖或蜂蜜,酸甜兼備,口感大幅提升。著名茶飲「酸梅湯」,清涼降火、生津止渴,洛神即是成分之一。

洛神含豐富維生素C,有利尿、降血壓、補血、養顏美容功效,近年國內研究指出,每日200cc洛神花茶,長期能降低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,達到保護心血管作用。但洛神性寒,體虛、懷孕者慎用。

16世紀歐洲人在非洲發現洛神,如今已是全球廣泛使用花草茶原料,從養生茶到雞尾酒,各國都有洛神特色飲品。西方人將洛神與玫瑰製成複方茶包,富含植化素,促進代謝、緩解壓力、安神助眠,進而輕盈體態,甚受女士喜愛。

種植洛神,需在春季播種,或從花市購買小苗木。若要收成好,需地植,盆栽會限制生長。土壤不挑,定期施肥澆水。入秋後開花,花期僅一個上午,萎凋後慢慢結成果萼。採收後,須利用工具(或徒手)分離果萼與內部種子,甚為費勁。煮茶時僅需果萼部分,乾鮮都可。

果萼可與冰糖製成洛神蜜餞、果醬。微酸洛神,與莓果、紫蘇或薄荷能完美組合,製成蘸醬,去腥解膩,讓「紅寶石」加冕美食新境界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9月5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9〉九層塔 正港台味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若要全民票選代表台灣的「國民香草」,「九層塔」絕對獨占鰲頭。但她竟然沒有正式英文譯名,真不可思議!

夜市美食小吃,是觀光客到台灣必排行程。鹹酥雞、大腸麵線、蚵仔煎、三杯雞,國民美食都需九層塔襯托,才能展現獨特「台味」。地方菜場有小包販售,或隨河、海鮮附贈,煎蛋、烘蛋、塔香茄子,或是炒蛤蜊、海鮮,去腥增香,美食快速上桌。煎、炸、烤、炒、蒸,九層塔充分滿足國人日常烹調需求。

九層塔是羅勒屬植物,帶甘草味,與「甜羅勒」、「泰國打拋葉」是親戚,風味各擅勝場。豐含維生素及礦物質,抗氧化、護血管。本草綱目也指出,羅勒「化濕和中、行氣活血、解毒消腫」,對女性保健甚有助益。

九層塔性溫,民間將根部洗淨煮排骨湯,有助小孩開脾胃、「轉大人」。藥食兼具,風味特殊,比起「香菜」,國人接受度更高些。九層塔源於熱帶,南台灣更適合栽培。但北部花市全年度供應盆栽,可見很多人嘗試自家種植,享受鮮摘立食樂趣。

與多數香草種植相同,九層塔要種戶外,光線可及、通風良好之處。定期施肥,維持葉片常綠、寬大。天寒時,九層塔開出招牌的層疊花穗,建議從花穗底部剪除,能維持更久的生命。市場零售九層塔葉,質軟葉大,應是在網室環境利用化肥栽培,方能快速收成。自家栽培,更為安心。

遍查資料,九層塔竟沒有專屬英文翻譯,而是與甜羅勒共用Basil,造成老外混淆。為方便對外介紹台灣美食,斗膽建議將九層塔統一翻譯為「Taiwan Basil」,有助形象提升。藉此也能鼓勵餐飲、烘焙、小吃業者,開發更有「台味」的九層塔美食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8月2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8〉金針花 忘憂草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花東地區金針花季已從八月中旬開始,今年雨水豐沛,花況可期,到十月初前都可飽覽數大為美的金黃花毯。在各地家庭農園,也常見金針花綻放,菜市場也有鮮品供應,金針花已是國人夏日賞食記憶重要元素。

金針花為萱草屬,中國很早就有食用紀錄。〈詩經〉「焉得諼草,言樹之背」。諼同萱,有忘卻之意,意思是說,我都忘了曾從哪裡取得萱草,栽種於大樹下。魏晉時稽康〈養生論〉提到「萱草忘憂,愚智所共知也。」古人都認同,食萱草可忘卻煩惱,因此也得名「忘憂草」。

從植物屬性解讀,金針花性寒,中醫認其氣味芬芳,安神定志,故可清熱養心,解憂除煩。傳統美食大滷麵、木須肉都會加上金針花,「脾不合則臥不安」,金針花健脾消食,一睡解千愁。四川人食麻辣鍋也涮金針花(當地稱黃花菜),有防麻辣傷胃作用。

金針花英文為 Daylily,寓示她花期僅有一日。但食用金針鮮品,要在綻放前採收。金針花蕊含秋水仙鹼,具肝腎毒性,多食恐惡心頭痛。料理前先浸水1小時,多次換水、瀝乾水分,謹慎者還可逐花摘除花蕊,川燙食用花苞部分。

金針花乾經加熱處理,秋水仙鹼就溢散了。但早期脫水製程,用二氧化硫泡製,除蟲、保色、防腐,有刺鼻嗆味,但顏色鮮艷賣相佳,食用前更需泡水代謝。現代則改薰製或低溫烘乾,較無食品添加問題。但市面上進口乾品,多仍採傳統製法,不可不慎。

金針花可透過分株繁殖,全年常綠,耐旱少蟲害。根系肥厚,種植於農園、山坡,有鞏固地表土壤作用,家庭農場常做為綠籬。花東山坡遍植金針花,少見土壤流失,花季吸引遊客打卡造訪,觀光效益甚大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7〉無患子 最佳天然洗劑

 


、圖/蔡以倫

颱風季節,強風吹襲公園裡樹木,地上落果一片。有種類似龍眼的果實,引人注目。果色從青色轉黃橙色,此時最像龍眼。他其實是「無患子」,雖不適食用,但成分是最佳天然洗潔劑。

無患子果肉,含豐富皂素成分,比重近四成,也被稱為「肥皂果」。不論在青色或黃橙、黑色階段,果肉剝下用手輕搓,產生如肥皂般泡沫,可乳化分解身上或器物髒汙。從頭髮到腳底「全身可洗」,讓珠寶器物光潔增亮,重點是「不傷玉手」。

西方香藥草也有一種著名的「肥皂草」(Soap Wort),與康乃馨同屬石竹科,但其作用是利用根部釋放微毒成分,達成殺菌、殺蟲作用,植株並無法產生泡沫般的清潔作用。據說大英博物館藏珍貴波斯古地毯,定期浸泡於肥皂草水,除去藏汙納垢的菌蟲。

化學洗碗精、洗衣精對皮膚長期刺激,是「富貴手」的遠因。利用無患子製成手工皂或洗手液,回歸阿嬤時代的自然環境,既護手也是愛地球的表現。將無患子果皮剝下,放入肥皂起泡網袋,洗手時在水龍頭下搓揉即出泡沫,也不用擔心無患子殘渣阻塞水管,甚為方便。

要製作純天然洗手液,將成熟果實洗淨後曬乾。剝下果肉,可見內部黝黑堅硬果實。果肉與水,以1:2比例浸泡3小時,用大火煮開,小火熬煮兩小時。放涼後透過濾布過濾渣質,裝入壓瓶即成。

古代相傳,無患子樹枝可做成東方版「魔杖」,驅魔殺鬼,鬼見多愁,故稱為「無患」。無患子果核渾圓、質地堅硬,古代用以製作菩提念珠,用尖銳工具鑽孔,以繩相繫,配戴手腕。早年鄉村孩童,則拿來當作彈珠代用品。無患子是許多人對早年生活的美好回憶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8月15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6〉山葡萄 藥食比果實強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山葡萄(Wild Grape)是水果嗎?是的,它的成熟漿果的確可食,但台灣人更常用其根莖葉煮成保健藥膳,搭配排骨、豬腳燉湯,創造一道湯頭微酸清甜,藥食兼備的風味美食。

山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屬植物,中國古醫療典籍〈唐本草〉就已記錄葡萄藤,可洗滌眼疾,處理發炎囊腫。本文所稱台灣山葡萄是本土品種,又稱為「細本山葡萄」,葉形較小、葉片有明顯的3~5裂裂葉,葉背呈灰綠色,可與其他品種區別。要注意,其他品種或不具藥性,果實也可能有毒性。

山葡萄性平味甘,民間用以清熱解毒,利尿袪濕,消腫護眼。民間相傳山葡萄根部是最佳藥用部位,「愈老(大)愈好」,以致野外原生品種早已被砍伐殆盡。目前青草店或藥膳業者所用,多屬於人工種植。搭設棚架,山葡萄在台灣夏季成長迅速,蔓藤可伸長達10公尺以上。

其實山葡萄莖葉部位也兼具風味藥性,莖葉曬乾,浸泡米酒或高粱酒半年,可治風濕。燉排骨則可治腰痠背痛。藥膳湯品,有時將山葡萄與羊奶頭合用,後者又稱「台灣天仙果」,也是台灣特有種的榕科植物,兩者合用,業者號稱可以滋補顧筋骨,但高血壓者慎用。

查閱文獻,學術單位也證實細本山葡萄萃取物有抗氧化作用,療效確有所本。其實山葡萄會在藥草界廣為應用,除了藥效外,風味也是一絕。淡淡的酸香味,彷若微酸的酸梅湯,搭配紅棗、枸杞,煮成燒酒雞、排骨湯,口感絕佳。

山葡萄是原生植物,很適合台灣栽培,花市偶有販售盆栽。若有個院子,搭個棚架,或是圍欄,山葡萄也有綠籬遮蔭功能。種了幾年後,也會長出山葡萄果實,風味與「巨峰葡萄」類似,只是果形較小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5〉七層塔 不是九層喔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青草茶是台灣民間清熱消暑的藥草茶飲通稱,並無固定配方組合,先民就近擷取大地恩賜,與時俱進,納入新血,兼具口感與效用,歷久不衰。

香草植物羅勒家族中有一成員,近年是青草茶配方常客,她被稱為「(大號)七層塔」。台菜常用料理植物「九層塔」,雖也屬同家族,兩者並不同。七層塔是灌木,高度可達1.5公尺,葉有鋸齒、面有絨毛,味似丁香,也稱為丁香羅勒。九層塔較矮小,葉可入菜增香,是台灣國民香料,根部也是「轉大人」藥材。

北台氣候四季分明,九層塔不耐冷,擋風遮雨才能越冬。但七層塔對於台灣氣候適應力極強,長年可見,極易栽培。要避免植株老化,穗狀花序時常剪除,維持綠意。摘除花序可別丟棄,內藏種子是全株最具藥用成分部位。

台灣中山醫大團隊長年研究七層塔,萃取成分進行動物實驗,發現其在保肝(抑制肝纖維化)、抑菌、抗發炎、抑制癌症等方面,具顯著效用。如今民間青草店,也多以七層塔做為保肝藥方。但研究方提醒,藥性可能有副作用,建議一週飲用一次500CC量為限。

七層塔原產於馬達加斯加,台灣引種栽培多年,已在本土馴化。也有人將其誤為印度神草聖羅勒(Holy Basil),兩者葉形、效用雖近似,但並非同一植物。

七層塔在青草店也有大號與小號之別,實為兩種植物。本文所述為大號,又稱印度零稜香、美羅勒等,性辛溫,全株有疏風行氣、化濕健胃、散瘀止痛、活血調經之效。小號七層塔則是鼠尾草家族「荔枝草」,性冷味苦,用來清熱解毒。坊間時將兩者混淆,不可不慎。

青草茶有潛力發展為台灣保健觀光產業,但連藥材名稱都常不統一,仍有努力空間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4〉仙草茶 解暑來一杯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今夏全球氣溫創高,讓人心煩氣躁,火氣飆升。記兒時,小販沿街叫賣仙草乾,長輩常買來煮水飲用,清熱消暑。濃醇黝黑的仙草茶,是刻印在台灣人DNA的夏季記憶。

仙草(Mesona)是國人熟悉的保健植物,國產品牌仙草茶、仙草蜜、燒仙草等冷熱飲品,行銷海內外,大發利市。仙草賞食兼具,生命力強,全台有種植。桃竹苗藉仙草克服風大不利農業劣勢,逆向發展觀光產業。夏季花開,紫色花穗隨風搖曳,數大為美,也成打卡美景。

仙草外型、生長環境與薄荷相似,扦插即可繁殖。仙草葉厚實,很能耐受夏季酷暑,蟲害少、水分需求不多。天氣轉涼,仙草開花,入冬乾枯,來春再發新芽。花季前即可全株採收,風乾收藏。

少量仙草煮水,即能產出大量藥茶,解救眾生,是「仙」草名稱來源。很多人買仙草乾,自行烹煮,茶色僅為褐色,不如市售濃黑,味道也顯清淡,因此懷疑冷飲店家,是否有違法添加物?

要煮出濃黑仙草茶,關鍵有五。一要用乾燥仙草,陳年膠質更易釋出。二是仙草先清洗,煮前浸水數小時。三要慢火熬煮,至少4小時。四是煮後用濾布擠壓仙草渣精華,五是煮時加入鹼性物質,古早採用草木灰,現代則以食用鹼取代。鹼性成分能增快仙草釋出膠質,減省熬煮時間,是商家不傳之祕。

若要做成仙草凍,還要加入澱粉(如番薯粉)勾芡,靜置一夜成形。也有人加入寒天或吉利丁,口感Q彈或軟綿,變化無窮。

仙草茶煮滾關火,薄荷、甜菊放入濾袋,一起悶泡放涼。冷藏後,濃香甘風味十足,解暑效果特別好。現代人覺得熬煮繁瑣,傾向購買成品飲用,省時省事。但很多童年「儀式感」,也就漸漸淡忘了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

〈香草隨食札記72〉通天草 九尾真有力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通天草別名「狗尾草」,花季時粉紫色花序,朝天搖曳,很像貓、犬或兔的尾巴,也被稱為貓尾草、兔尾草。民間藥膳,將其如人參般的根部煮雞湯,是一道風味清甜甘美的湯品。賞食兼具,栽培不難,值得一試。

台灣民間將根部洗淨切段,搭配土雞或烏骨雞熬煮,稱為「狗尾雞」湯。台語「狗」與「九」音同,也被稱為「九尾雞」湯,頓時充滿畫面感,讓人揣想,喝下「九尾」神雞,肯定能增強活力。

通天草藥用部位為根部,性平、微苦,效用並非如人參可補元氣。民間用以清熱止咳,散淤止血,健脾助消化。有老一輩煮狗尾草雞湯給孩子食用,冀望盡快「長大人」。炎熱夏季,食欲低,狗尾雞湯能開胃多食,孩子自能好好長大。

通天草是豆科植物,多年生亞灌木,高可達一米以上。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腫大現象,有固氮能力,吸附氮氣轉成養分,因此在野外、山坡自行成長良好。在台灣北部,通天草可多年生,冬季落葉冬眠,春夏季萌新芽,夏季是花季,花謝即可收成根部。

露地栽培通天草,根部能盡情朝下發展,跨年根部尤為肥美。可從開花序數量觀察,「老欉」花序分支多,一年生花序多是單株。用鋤頭挖土採收根部後,成熟花序可別丟棄,很多種子隱藏其中,散播土裡來年發芽率極高,一兩年後根部即可採收食用。

中國閩南將其根稱為「虎尾輪」,用法與台灣類似,甚至稱其為「南方人參」。其實民間藥膳反映在地智慧積累,早年醫藥不便,先民就近取用植物,救病療疾,無可厚非。「用少顧肝,用多顧山(台語)」,食療多是滋補正常人的體質,若體質偏弱者,應避免使用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1〉麝香木 網紅植物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社群時代,觀花打卡成了旅遊分享的熱門主題。數大為美,再小眾的景點也會迅速吸引人群。花色美、花期長,再冷門的植物也會躍上媒體版面。

「麝香木」就是一種春季網紅植物,花季綻放紫白色穗狀花,布滿枝頭,搖曳生姿,如迷霧般一縷輕羽,難怪英文名為Misty Plume Bush。花季過後,開枝展新葉,形態如國人熟悉的「左手香」放大版,高度可達3至5公尺。觸摸葉片有淡淡薑味,因此別名為Ginger Bush。

「麝香木」源於非洲南部,屬熱帶植物,近年引進做為園藝觀賞用途。草本灌木,生長速度極快,若能地植園中,一年可長高近一公尺,速度驚人。耐得住夏季炎熱,長滿厚實葉片,入冬後落葉,春季開花,是最浪漫的季節。

麝香木分公母株,花形稍有不同,花色也有白色、粉色與紫色的變異。在非洲,粉紫花能吸引一種夜晚才出現的飛蛾,協助授粉,傳宗接代。因此開粉紫色花品種脫穎而出,意外成了網紅植物。

麝香木生態與左手香極為類似,屬極易照顧的懶人植物。厚實葉片能儲存水分,極耐乾旱。台灣中部鄉間,將麝香木栽種於向陽山谷斜坡,不需刻意澆水、施肥,照顧容易。春節寒假恰是花季,吸引打卡分享社群,媒體爭相報導。

麝香木葉片雖有香味,但屬性寒,不宜食用、泡茶。非洲南部將其做為藥用,清熱解毒,應付日常驅蟲止癢用途。我曾因除草驚嚇蜂群,遭長腳蜂叮螫,當下疼痛難耐,隨手摘取麝香木葉,揉出汁液塗抹傷口,透過生物鹼中和,痛感漸消失,也沒有腫痛等後遺症。

夏季的麝香木枝繁葉茂,正好用來扦插繁殖。隨插都活,沒有難度。栽培成區,預約來年春季的賞花計畫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0〉球莖茴香 濃郁八角味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
「茴香」(Fennel)是一種歷史悠遠的藥食兩用植物,變種的「球莖茴香」(Sweet Fennel,又稱甜茴香、甘茴香,國外常稱為佛羅倫斯茴香)則將口感與烹煮應用往上推進更高檔次。

茴香有濃郁八角味,在台灣不很討喜。常見做法是切碎莖葉,製作水餃、餡餅內餡,去腥增香。茴香全株(莖、葉、籽)都可利用,球莖茴香更多了球莖的應用,將其切片,質地如洋蔥與芹菜綜合體,更帶些許甘甜風味,生熟皆可食用。搭配沙拉,燉煮魚、雞或直接炭烤,是香料也是食材,增添風味,大大擴展味蕾體驗。

茴香喜冷涼氣候。種苗行有售種子,秋冬播種於盆栽或田園,春季可採集莖葉,炒肉、煎蛋、或製作麵食內餡。天熱後開小黃花,花謝結籽前正是氣味最佳時刻。美國家庭用廣口瓶製作小黃瓜泡菜,泡菜水由茴香籽搭配糖、鹽與醋調製,放冰箱發酵一兩週即可食用,風味如潛艇堡調料,解膩不胖,是老美最愛兒「食」風味。

茴香屬性溫辛,若有眼疾或發炎現象,可能會增加眼部分泌物,要暫時避免食用。但若屬體寒體質,則適宜多加採用,促進循環。

茴香籽帶有揮發油,健胃行氣,促進腸胃道蠕動,排出腸道積氣,促進食欲,增加代謝。茴香莖葉屬於可溶性膳食纖維,芹菜則屬不可溶,剛吃過茴香,不至於會有立即有想上廁所的現象,效用較為溫和。

茴香籽除是香料外,也有許多妙用。研究指出,咀嚼茴香籽10分鐘可增加唾液分泌,升高口腔pH值,有助降低細菌活性、防止蛀牙。也有一說,咀嚼茴香籽能讓人忘記飢餓感;但茴香籽與食材烹煮後,又讓人食指大動。這是因為茴香籽對於大腦不同部位都有刺激作用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