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11〉桔梗 結實而耿直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在花市看到桔梗盆栽,含苞待放模樣可愛,很似紫色天燈高懸。盛放時,五角花瓣也閃耀奪目。其實桔梗是藥食兩用植物,肥如人蔘的根部,可切絲醃漬泡菜,去皮乾燥切片更是肺部諸症的重要中藥材。

桔梗源於東北亞,在中韓日等國都有悠久應用歷史。在韓國與中國東北,挖掘桔梗根部切絲,用鹽搓揉、擠出水分,製成泡菜存放。《本草綱目》作者李時珍指出,「此草之根結實而耿直」,故名「桔梗」。令人恍然大悟,桔梗非「橘」,也不利用其「梗」。

中國更早藥典《神農本草經》就收錄桔梗,指其味辛、微溫,有「宣肺利咽,祛痰排膿」功效。輕如日常風寒感冒、咳嗽膿痰,重到肺炎諸症,都應用桔梗做為藥方,並常以杏仁配伍。當然,治病要在醫囑下使用。

桔梗原生地在寒帶,夏季開花,冬季葉枯,但屬宿根性植物,次年春天還會再萌芽。桔梗向陽,喜涼爽環境,耐寒耐旱,不愛多水。這種特徵類似源於地中海的西方香藥草,夏季須給予適當遮蔭,炎熱酷暑是桔梗硬傷。若能越夏,則可多年種植。

桔梗也跟種蘿蔔一樣,屬直根型植物,不愛被移植。種苗行有賣種子,春季播於園圃或較大盆栽,提供空間、往下發展。但若只打算賞花,花市偶見桔梗盆栽,價格實惠,可當做草花、季節栽培。

市面上有一種高價花卉「洋桔梗」,花形如薔薇,常做為切花使用。洋桔梗跟桔梗沒有親戚關係,只因洋桔梗初期版本花形如桔梗得名。洋桔梗後經品種改良,愈發豔麗,跟桔梗愈行愈遠。

我喜歡看桔梗含苞待放的模樣,像是蓄勢待發的天燈。我總幻想在花瓣上題字,國泰民安,夢想升天實現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10〉樹葡萄 樹幹結果實
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有看過葡萄長在樹幹上嗎?這是源於南美熱帶果樹,名為Jaboticaba,也譯為「嘉寶果」。引進台灣近八十年,除食用果實外,也適合景觀,可食可賞,推薦在自家園圃栽種。

淡水香草園圃有幾棵樹葡萄,從小盆栽移植,幾年間長高至兩公尺,茁壯卻未曾見結果。定植七、八年,去年終於見到樹幹上有小白花,一個月後,長出如樹瘤般果實。若非已知果實可食,任人看到都退避三舍。

樹葡萄源於熱帶雨林,當地競爭對手是高聳入天、成長迅猛的樹種。演化過程中,樹葡萄為繁衍生息,將開花結果神聖使命,從樹梢轉移到養分傳遞較快的樹幹上。同源於熱帶的可可樹,也有相同特質。

樹葡萄與國人熟悉的葡萄(Grape),屬於完全不同的植物分類。葡萄是蔓藤生長,枝枒開花結果成串。但兩者果實外形、口感類似,樹葡萄甚至有李子、山竹的綜合口感,在台灣一年可兩收,原生地巴西甚可五收,並用以製作高檔紅酒。

樹葡萄外皮厚實,果肉為乳白色,內含一至四個種子,全都可食。全熟果實,飽滿汁多,不酸澀且帶甜味,種在溫差大地區,甜度更佳。果實摘取後,兩三天即會發酵,冷藏約可保存一週。易發酵特質,讓她在傳統果菜市場較難見蹤影。

樹葡萄果可打成果汁、冰沙飲用,也可發酵釀酒、製成酵素,也可製成蜜餞。研究指出,樹葡萄含有豐富花青素與維生素,抗菌、抗發炎,保護心血管、維護神經系統,讓皮膚保持光澤。

樹葡萄是多年生植物,樹形直立,病蟲害少。天寒時,樹葉會轉成紅黃色,增添園圃景致。在台灣北部也能安然越冬,很適合園圃栽培。但屬淺根作物,颱風季節注意加固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9〉綬草 清明盛放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清明前後,公園野地可見嬌小蘭花「清明草」進入花期,花序盤旋向上,如青龍抱柱,也像「天國的階梯」,十分吸睛。但民間相傳,形如人蔘的根部,有強壯功效,常遭大量採掘,一度瀕絕,價格飛漲,經常成為媒體報導主角。

「清明草」正名為「綬草」,取其開花形態宛如「綬帶」。雖名為草,實則為蘭花科植物。早年有〈蘭花草〉歌,「我從山中來,帶著蘭花草」旋律朗朗上口,綬草便是一種蘭花草,但她不一定只從山中來,平野濕地到深山低谷,都見分布。

綬草花期約僅維持兩、三週,點放了「草生」最高光時刻。開花時,先伸出直立花序,依次從底部開花,一天一朵,讓人「一日看三回,看得花時過」。盤旋而上花朵,緊湊精細的吸引蜂蝶,多角度採花授粉。花期後成熟種子落地,植株枯萎,夏秋之交萌芽,形如小型雜草,低調難發覺。

綬草根部如人蔘,讓她得名「盤龍蔘」,也說明根部才是採集者的心頭好。民間用以浸泡米酒,或烹煮雞湯,傳有強壯功效。中醫認為綬草性甘、苦、平,可益氣養陰、清熱解毒。近年有學研單位證實,綬草成分也可提取為抗腫瘤藥物。

我曾在某特教學校擔任香草花園志工,協助園區運作。花圃草坪在清明時節長出綬草,師生喜悅。花期間避免割草、採擷,次年後植株數量也會增多。我徵得同意,移植盆栽,綬草也能在小盆成長開花、並為次年留下種子。比起蝴蝶蘭,綬草顯得更為平易近人。

「滿庭花簇簇,添得許多香。」隨著保育意識與藥用價值,綬草已有專業育苗栽培,也逐步脫離瀕絕植物。清明時節,郊野踏青,細心觀察,或有意外驚喜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8〉益母草 女性守護者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「三月瘋媽祖」,天后遶境,信眾沸騰,媽祖堪稱台灣第一女神,國人尊為「天上聖母」。在香藥草領域,也有植物以「母」為名,對女性生理調養有益,近年更被發現可用以舒緩安神,搶救失眠之苦,她就是「益母草」(Motherwort)。

益母草應用歷史久遠。詩經「中谷有蓷,暵其乾矣」中的「蓷」即是益母草,以益母草榮枯,隱喻女子婚姻不幸,成語「遇人不淑」便出於該詩。新唐書則記載,一代女皇武則天以益母草灰加入胭脂塗抹,高齡不衰,常保青春。

益母草因有益婦人病而得名,列常用中藥五十種之列。《本草綱目》指益母草性微寒,味苦辛,全株藥用。切段煮水,可活血袪瘀、調經、利尿消腫,治療女性胎前產後各項疾病。現代藥理則證實,益母草含生物鹼,可擴張血管達到降血壓的功效。

在西方,同家族近親「歐益母草」也廣為人知。除了同樣有益女性生理調養,研究更發現,益母草成分含胺基酸複合物,有抗焦慮活性,能舒緩情緒壓力。國外保健藥品,有標榜益母草成分錠劑或酊劑,類似科學中藥,方便現代人在醫囑下使用。

多年前,我曾在公園涼亭中,發現有人將「益母草」幼苗挖出裝盒,註明分享給需要之人,令我印象深刻。益母草幼苗葉片為圓形,可煎蛋炒食或煮湯食用。若地植長大,葉子會華麗變身,開裂細長,幾乎與艾草撞衫。但益母草枝梗為四方形,花穗節節升高,仍有十足唇形科家族特徵。

歷經千年應用,益母草功效已不再僅限女性病症,對文明病徵也嶄露頭角。就如同女神媽祖,在科學昌明的現代台灣,仍能超越各種籓籬,透過信仰,提供國人幸福安定力量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3月2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7〉川七 生態殺手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「麻油炒川七」,口感滑嫩鮮美,滋養補身,是台灣山產、快炒店常見藥膳美食。但在郊野,川七卻像蔓藤猛獸,逐步入侵山林,改變生態。

川七原生地為南美巴西,1970年代引進台灣,葉片可食、略具苦味,民間相傳與中藥「三七」(或稱田七)味道類似,能活血化瘀,得名「藤三七」,或稱「川七」。實際上,三七為五加科人參屬,川七為落葵科,兩者風馬牛不相及。

川七性苦微寒,富含鉀、β-胡蘿蔔素與多種維生素,可保護視力、調節血糖、血脂。搭配薑絲麻油快炒,出鍋前加入泡過水的枸杞,被視為一道養生藥膳。經加熱炒煮,川七會釋放水溶性纖維,顧胃、潤腸,很適合長者、孩童食用。

在台灣,傳統菜場可買到川七葉。川七不耐久藏,摘下後兩天枯萎,失去光澤。即便保存冰箱,也不耐久放。選購川七,避免挑太大的葉片,葉脈較老(柴)、苦味多,雞蛋大小口感最好。

川七繁殖力很強,蔓藤間會長出瘤狀塊莖(零餘子),成熟落地又會長出新藤。川七塊莖也是可食藥材,洗淨與排骨燉煮,口感略似山藥、馬鈴薯,顧胃抗發炎,兼有滋補作用。

淡水香草園周圍,散種林木,做為綠籬。近年川七不請自來,原以為是天上掉下的野味美食,未料採收不敵成長速度,大量蔓延,令人頭大。川七一週可成長一公尺,攀附樹木,若不清除,籠罩樹冠,甚至能壓垮樹枝,讓樹木死亡。

更令人驚訝的是,即使將川七藤蔓從地上剪斷,攀附樹冠殘餘部分,仍能生存長達兩年,即便除草劑也無法讓其死亡。超強生命力,無怪乎澳、紐等國,都將其列為具侵略性外來植物。想種川七自食,務請慎思!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6〉明日葉 生命力堅強



 

「明日葉」(Ashitaba)是很夯的保健植物,以「今日採葉,明日又長」得名,生命力強,令人稱奇。

明日葉源於日本,原生地是火山小島。火山爆發,明日葉竟是最早從灰燼中萌發的植物。當地居民常取食明日葉,平均壽命甚高,因此在江戶時期,明日葉就有「長壽野菜」之美名。

近代藥理研究也指出,明日葉纖維含量高,富含胡蘿蔔素、維生素,營養均衡,有很好的抗氧化(抗老化)效果。研究人員也從中找出名為「查耳酮」(Chalcone)芳香酮物質,能抗氧化,清除老廢細胞,預防失智(與癌症);還有類胰島素效果,在血糖控制、預防糖尿病等方面頗受重視。

明日葉是繖形科當歸屬植物,這個家族裡的當歸、歐當歸(lovage)等植物,含當歸素成分,是著名藥用植物,有通經、活血、利尿作用,有助代謝,美膚、改善便祕、預防浮腫、高血壓。「明日葉」是家族明星產品,坊間有很多乾燥茶包,以保健產品名義銷售。

明日葉是藥食兩用植物,日本人採葉裹粉炸成天婦羅,也曬乾枝葉磨粉做成蕎麥麵原料。其實炒食、川燙、煮食皆可,居家常見用法,葉片切碎煎蛋,莖幹切細煮湯;或用鮮葉加水果、蜂蜜打成精力湯飲用。

我在初春花市買過明日葉盆栽。由於原生地寒涼,明日葉較宜生長在台灣高海拔山區,平地較難度夏。明日葉地植後可達1.5公尺高,將莖幹剪段,扦插後又能再長,生命力堅強。也可待花期過後留種,天寒再播。平地高熱、蟲害多,是在台灣推廣種植的硬傷。

近年中國藥材價格高漲,當歸一斤曾台幣破千元,食療價格愈發高不可攀。但當歸的平替品藥材不少,「明日葉」就是一種好選擇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5〉羽葉薰衣草 僅供純欣賞

 


香草植物有什麼作用?除了香氛、食用、保健外,也能做為景觀用途,美化環境、愉悅身心。羽葉薰衣草(Fernleaf lavender),就是一種以觀賞為主的香草。

春神降臨百花開,全台各地掀起賞花潮。菊花、櫻花、鬱金香,爭奇鬥豔。山區、郊野、河濱公園,賞花也是國人走春行程重要部分。平時就愛「拈花惹草」的我,不愛盲隨賞花人潮,塞於途中。社區公園、馬路安全島,也常有「數大為美」的景致,很吸引我。

淺灰綠色莖葉,搭配紫白花穗,羽葉薰衣草迎風搖曳,還不時能傳來淡雅薰衣草香。在花市裡,她常被視為「草花」,花期長、形態優雅、長勢不失控,適應台灣氣候,容易照料。這些特性,意味著她是最沒有身段與栽培門檻的薰衣草品種。

但羽葉薰衣草因含樟腦成分高,只供賞聞,不能食用,也無香氛、藥用價值。薰衣草源於地中海沿岸,多數品種不耐高溫,羽葉薰衣草對溫度適應力稍強,稍做遮蔭,也能安然度夏。

初學園藝時,較難掌握澆水時機與節奏,羽葉薰衣草價格便宜,很適合新手練習。「澆水」有兩原則,一是「見乾」,指表土已見乾燥,但用手舉起盆栽,仍能感覺盆土稍有含水重量,是極佳澆水時機。二是「見濕」,用花灑澆水,水能從盆底排水孔流出,才算足夠。「見乾」後澆水至「見濕」程度,以此為澆水週期。

香草植物要放在有日照、通風處,她們不愛濕潤的土壤環境,長期過濕容易導致真菌繁殖、根腐而亡。平常應多觀察莖部靠土的部位,莖桿若有發黑現象,就是水澆多了,必須停止給水,並掌握「見乾」、「見濕」澆水原則,便可輕鬆在陽台栽培香草植物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3月5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4〉含笑花 低調沉穩難自棄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年長後才知道,兒時庭院裡的植物,能串起幾代人回憶。

兒時家住公寓一樓,一方空間種了不少花卉。角落有棵含笑,開花後春天就來了。阿嬤喜歡將含苞枝條剪下,插在水瓶,花香蔓延整個屋子。

含笑是國人庭院常見植物,花香似蘋果與香蕉的綜合體。不同於其他木蘭科植物如木蓮花,高掛頂梢,隨風搖曳,醒目耀眼。含笑花苞隱身枝枒腋間、黃昏後才逐次開放,花開半閉,如美人嬌羞。含笑不語,但花香濃郁,暗香湧動。低調沉穩卻又難以自棄,文人墨客尤為喜好。

含笑花源於中國南方,歷史久遠,秦漢時期《神農本草經》已指出「含笑出南海」。北宋宰相丁謂,因奸佞不忠被貶至海南,〈山居〉中寫道「草解忘憂憂底事,花能含笑笑何人?」以(萱)草(含笑)花明志,棄絕塵俗,鄉居快活,方為閒適人生。

除了賞聞,含笑花也可入茶、做為藥材。含笑花味辛、性溫,可散風寒,通鼻竅,行氣止痛。也有人將含笑製成花茶,標榜美容保健、安神解鬱用途。建議從少量開始使用,量多味濃,少數人覺得不愛。

含笑很適合在台灣栽培。種植區位需有光照,但可適當遮陽。排水要好,澆水時避免積水澇根,若發現落葉太多,就是水分過多的徵象。含笑通常會在較老的枝條上開花,所以要避免過度修剪枝條。平時可施用磷肥,入冬後停止施肥,就可期待春夏季的花期。

喜樂悲憂,含笑不語。隨著阿嬤離世,家裡庭園改建停車空間,含笑也被移除,香味記憶自此中斷。中年返農,有了一小方香草園圃,角落種了棵含笑。花開喚起香味記憶,浮現阿嬤形影。阿嬤不語,默默支持我的從農路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3〉桑樹 整株都是寶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河堤旁空地,幾棵桑樹迎風生長。入春後枝頭結滿桑葚,白紅相間十分醒目,未等熟透成紫黑色,已被人採摘。酸澀口感,勾起童年記憶。

桑樹在中華文明有悠遠應用歷史。早在史前時代,就懂得種桑養蠶、取絲製衫;漢代張騫通西域,開啟絲路貿易。桑樹與庶民生活息息相關,古人愛在房前屋後種桑養蠶,遊子用「桑梓之地」描述思鄉情誼;世事多變,「滄海桑田」;經歷風雨洗禮,「飽經滄桑」則多了份人生閱歷。

桑樹是雌雄異株植物。如果桑樹只開花不結果,無疑是雄株。但雄株有特異功能,花粉可以像噴射器一樣噴射出去,速度驚人,竟能達到光速一半。雌花柱頭有黏性物質,可黏住雄性花粉。完成授粉後結成桑葚,聚花果實內含種子,播種發芽率甚高。

桑樹全身都是寶,桑葚可製作蜜餞、果醬、調酒、沖泡花果茶,或做為烘焙餡料。桑葚富含花青素、維生素與抗氧化物,提高免疫、預防流感與感冒。桑葉也是藥材,中藥著名「桑菊飲」,以桑葉、菊花等多味藥材組合,有疏風清熱作用。疫情期間爆紅藥材「清冠一號」,也見桑葉成分。

但桑屬性寒涼,體質虛寒者不宜多用。傳統桑葚形體小、含果酸多,應避免多食。近年有長條形改良品種,果酸含量較少,口感與黑莓類似。由於富含膳食纖維,可促進消化、調節血糖,頗有養生保健效果。

小時家裡有棵桑樹,每年小學生養蠶的季節,鄰居們就會來敲門索取桑葉,阿嬤都興然同意。當時覺得自豪,不用去文具店買桑葉,「自給自足」,笑傲同學。十多年前棄業從農,回返鄉間開墾荒地,才知桑樹強勢,郊野甚多,毫不稀奇,不覺莞爾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2〉羅望子 濃濃熱帶風情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你聽過「羅望子」(Tamarind)嗎?她有花生般外殼,剝殼後果肉如龍眼乾質感,果肉則酸酸甜甜,十分可口,在台灣超市即有販售。她不僅是水果、零食,也可泡製飲料,更是健康養生食材,展現濃郁熱帶風情。

羅望子源於非洲,豆科多年生喬木,高度可達十餘公尺,葉子有豆科羽狀複葉特徵。成長緩慢,樹幹呈紅棕色,材質堅硬,可防蟲蛀,可做為高檔家具。泰國清邁有民宿,標榜羅望子樹屋,成為當地旅遊熱點。

羅望子樹形直挺,日治時代也引進為景觀、行道樹,台南成大校園、台中舊公賣局酒廠(現為文化部文資園區)都有種植。羅望子耐乾旱、喜光照,適宜炎熱氣候,台灣北部溫度低降雨多,羅望子較難適應、能見度低。

羅望子在夏季開花,逐步結成果莢,冬季成熟可採收。初期果莢為綠色,此時果肉酸澀,成熟後轉咖啡色,甜酸兼具。食用果肉時,小心別大口咬下,內有種子,質地十分堅硬。透過種子繁殖,至少需要6年時間,才能開花結果。

除可直接食用,羅望子果肉也可烹煮製成果醬、調理成醬汁,或入菜增味、做為烘焙麵食內餡。東南亞、印度料理用以酸香開胃,增添食欲。也可製成調飲,熱帶國家售有罐裝飲料,生津止渴,酸甜鮮美,祛暑解熱。

近來學界藥理研究顯示,羅望子果肉有抑菌、降血糖、輕瀉、抗突變和抗致癌物、保護細胞損傷等作用,加上含糖量較一般水果少,很適合做成銀髮保健食材。

我在社福機構上園藝治療課程,設計羅望子搭配蘋果製作果醬、調飲。取果肉、切蘋果、熬果醬,動手操作,其樂融融。羅望子果實別丟棄,排列成種籽盆栽,期待發育成林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2月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1〉石榴 滿樹喜氣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淡水郊區叔公家門旁路邊,種了一棵石榴樹,約一個人高。每年入冬時節,果熟葉落,紅色榴彈般果實高掛枝頭,醒目卻乏人問津。或許是果籽取出不易、味道偏酸,不為人所好。但營養專家指出,石榴果是抗氧化女王,也是西方人愛好的超級食物。

石榴(Pomegranate)源於西亞,漢代張騫通西域,從古安息國(今伊朗),隨同葡萄等水果引入中土。因可在礫石地種植,且果籽多如瘤,得名「安石榴」,簡稱為石榴。遲到數百年才引入的「芭樂」,也因多籽得名「番石榴」,兩者其實毫無關聯。

石榴在初春開花,常見為紅色、皺褶狀,形態優美且花期長,可跨夏秋。古代用石榴花與果實染布,製作女性高貴衣物。據傳楊貴妃也愛石榴,唐明皇寵妃,要求群臣見她如見皇,必須下跪,「拜倒石榴裙下」典故流傳千年。

如今石榴種植已遍及全球,可區分賞花或食用果實兩大類品種。西方將果籽取出做為漿果食用,搭配堅果、起司,或佐以優格、燕麥片,製成營養早餐。研究指出,石榴富含多酚、膳食纖維與花青素,有抗氧化效果,可防止老化與失智。並有抗菌、抗發炎作用,可保護心血管、並有益腸道健康。

紅寶石般的石榴,常是果汁、調酒的材料。超市有進口石榴汁,要選擇避免攝入含糖量高的商品。石榴已比一般水果含糖量高,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。但石榴富含膳食纖維,用破壁機自行打成果泥,可提供飽足感、幫助消化,甚至有益血糖控制。

石榴的台語稱為「siá̍h-liû」,有多子(籽)多福意涵,滿樹喜氣,民間園圃也常見種植。叔公家四代滿堂,子孫繁茂、事業有成,或許跟門外石榴樹有關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00〉金棗 象徵好兆頭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年節將至,除舊布新。花市出現應景盆栽,可賞可食的金棗樹(Kumquat),金色果實喜氣洋洋,象徵好吉兆,常用來祭祀敬拜,家戶都愛栽植。但買回家的金棗盆栽,次年結果零落,究竟是何原因?

金棗是台灣獨有的稱法,她其實不是棗樹果實,而是柑橘的一種,正式稱謂是「長實金橘」,果實如橄欖形,與其他柑橘有明顯區分。年節盆栽還常見「金桔」,果實扁圓如小柑橘,則是四季柑雜交的品種,與金棗樹十分近似。

金棗原生於中國南方,當地稱為金橘,11世紀就有食用紀錄。金棗英文Kum-quat,語源是從粵語讀音而來,就是「金色的橘子」。金棗比一般柑橘樹更耐寒暑,如今全球都有分布,常用來做成果汁、果醬、甜品、酒品等。

成熟金棗連皮帶肉都可食用,香甜多汁,也製成蜜餞,稱為「金棗糕」,是宜蘭名產。酌加陳皮、薄荷、丁香,泡製成金棗茶,有潤喉保健之效。金桔則不食用果皮,但果肉酸澀,常榨汁與檸檬、蜂蜜調製「金桔檸檬汁」,酸甜開胃,消暑涼品。

栽培金棗非常需要陽光,6小時以上日照,且須曬到枝幹部位。最好地植於開闊向陽園圃,可達3、4公尺高,並修剪太密枝葉。金棗一年有兩、三次花期,花香四溢讓人喜愛。金棗可自花授粉,若缺少昆蟲蜂鳥協助,結果率必不高。可用毛筆沾水,在花蕊塗抹,增高授粉機率。

即便金棗結成果實,也常出現未熟落果現象。原因很多,諸如肥分不足,應酌加磷、鉀類開花結果肥;也可能水分過多或不足,甚至還有染上病害的可能。花市盆栽,在專業環境、條件下栽培,出場即是巔峰,消費者居家陽台盆植,很難重現榮光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9〉牙買加薄荷 用途廣泛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口感清涼的薄荷都是草本植物嗎?牙買加薄荷(Jamaican Mint Tree)是市面上唯一可見的灌木,可食用也可做綠籬植栽,精油成分被應用為香氛保健品,用途廣泛。

牙買加薄荷(學名為Micromeria Viminea),是源於中南美洲的熱帶薄荷,葉小呈橢圓形,有辛辣薄荷香味。但她與常見的草本薄荷,同科不同屬,僅能算上遠房親戚。

在美洲,當地人會用牙買加薄荷泡製花草茶,消除口臭、幫助消化。牙買加薄荷含有抗氧化成分,也用來緩解頭痛與發炎現象。美國的藥草業者也有販售乾燥枝葉做成茶包,方便隨時沖泡。

牙買加薄荷也可提取精油,製作成洗髮精、沐浴乳等各式香氛商品。甚至有業者以古印度聖愛經典《kama Sutra》描述為本,利用牙買加薄荷精油製作成催情保健品,用途之廣,令人咋舌。

台灣花市偶可見販售牙買加薄荷。由於是灌木,比起草本薄荷更好照顧些。只要有光照、通風良好,地植即可存活,但成長速度不會太快。若種植於盆栽,建議更換大盆,並酌加施肥,水分不宜多。

源自熱帶的牙買加薄荷,不耐寒冷,此為唯一致命傷。冬季寒霜凍雨,可能讓她壽終正寢,盆栽可移溫暖室內,戶外綠植,也建議能擋風避雨,有助抵禦寒冬。

牙買加薄荷形態直立,葉片濃密,稍做修剪設計,也可做為園林景觀美化植物。修剪枝葉時,空氣中散發清香薄荷味,療癒紓壓。撿拾少量葉片,清洗泡茶,氣味清香宜人,神清氣爽。

從事香草園藝教學多年,發現工作樂趣所在,與個人所得增長並無正相關。引介植物知識與應用,讓更多人從接觸香草中得到樂趣,舒緩心情,展現笑容,才是最大價值,這也是園藝治療的真諦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1月1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8〉車前草 頑強生命力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香草園路邊,長年有叢雜草,甚不起眼。但不分寒暑,生命頑強,即便車輪輾過,土壤硬實,她都堅強成長,不受影響。這雜草就是「車前草」(Plantain),她的種子竟然還是「超級食物」,更令人詫異。

相傳漢代名將馬武,曾率軍敗戰困於荒野,時值盛夏、天旱少雨,將士戰馬得尿血症,傷亡慘重。有馬夫發現得病馬匹,吃了車輪旁野草,不治而癒,親嘗後症狀也消失。馬武得知大喜,要求全軍採食,賜名「車前草」,名稱流傳至今。

車前草味甘,性寒,全株可藥用,中醫認為具有利尿消腫、清熱明目、止咳祛痰功效,坊間搭配蒲公英,用以降尿酸、治痛風,但性寒不宜多食,恐造成腎臟負擔。

台語中車前草的「車」字,音讀成「ku」,與做為姓氏的「車」讀音同。車前草葉背如龜背隆起,上有五條明顯葉脈。青草店據此稱為「五筋草」,並透過台語傳播,進而稱為「五斤(根)草」,是台灣能見度很高的藥用青草。

車前草開穗狀密集小花,結成種子傳播力強,全球都有相關品種分布。古希臘人認為其有抗菌與癒合作用,曾記錄用她來治癒狗咬傷的創口。十四世紀莎士比亞戲劇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中,更用她的藥效隱喻能治癒「失戀破碎的心」,令人稱奇。

其實車前草種子是最有藥用價值的部位。近代研究發現,車前子有多種醣類成分,含豐富膳食纖維,是奇亞籽(Chia seed)兩倍以上。車前子泡水會滲出黏液,可促進通便。近年西方流行將「洋車前子的外殼」(psyllium husk)磨碎泡水飲用,增加飽足感,減少熱量攝取,進而控制體重,被稱為超級食物。

路邊不起眼雜草,也值得我們低頭觀察與認識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7〉馬蜂橙 入菜好南洋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近年台灣餐飲圈流行異國風,南洋料理選用新鮮植物做香料,酸甜辣口,層次豐富卻不失清新,吸引民眾嘗鮮。新綠食材,馬蜂橙葉、香茅、南薑,帶入柑橘、檸檬的綜合層次,最令我感到驚豔。

馬蜂橙(Kaffir Lime)是原生於熱帶的芸香科灌木,全身帶刺,葉片為兩段式,很像數字8,果實則如馬蜂窩般,外表有瘤狀褶皺。這些特徵令她擁有極高辨識度。

與國人對果樹的認知不同,馬蜂橙果實酸澀不宜直接食用,多取葉片做香料,在東南亞料理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。馬蜂橙果實也可擠壓、磨碎成醬汁,泰式咖哩或冬蔭功(酸辣蝦湯),常見切成長條絲狀綠葉,協助菜肴散發高雅香氣。

對東南亞人而言,馬蜂橙葉是深具歷史的藥用植物。英文名稱Kaffir,是十五、六世紀斯里蘭卡原住民族,源於非洲土著,被賣到斯里蘭卡從事農耕。在莊園被奴役勞作時,搓揉馬蜂橙葉塗抹身體,用濃烈味道驅趕蟲蠅、以防受到水蛭攻擊。

早年泰國人也利用馬蜂橙葉刷牙護齒。馬蜂橙果皮可提取香薰精油,泰式洗髮水、香皂,常見馬蜂橙風味,香味與效用兼具。供人熱敷的泰式草本按摩球,散發各種藥草香氣,當然也有馬蜂橙蹤影。

雖然馬蜂橙是熱帶植物,我在淡水香草園也曾種植,適應良好。若想居家盆植,隨時取用葉片入菜,要選稍大盆栽,光線、通風不可少,並酌施氮肥為主肥料,兩、三年後也能見到結果纍纍。

芸香科柑桔類果樹,在台灣害蟲不少,常見是毛毛蟲吃葉,但天牛危害更深,會導致植株乾枯死去。若不想施用藥劑,建議同科果樹避免種太密,混種不同科別植物,避免多年栽種成果,付諸流水。別問我怎知道的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1月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96〉芙蓉 草原一縷銀光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近年新車顏色有種「水泥灰」塗裝,色澤跨越綠、白、灰三色,很吸引目光。對我而言,這色系似曾相識,頗有草原上一縷銀光的既視感,含蓄穩重且深藏不露。

偶然發現,這色系與台灣庭園常見植物「芙蓉」撞色了。芙蓉是菊科多年生灌木,又稱蘄艾、芙蓉菊。圓形灌叢,端莊優雅,色澤低調柔和,兼具藥用、景觀、風水用途,在民間甚為風行,能見度甚高。

據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芙蓉菊味辛、苦,性微溫,有祛風濕,解除消腫,止咳化痰的功能。民間採集芙蓉根葉,浸泡成藥酒,緩解風濕症狀。馬祖東引有「海芙蓉」藥酒,標榜採自海邊岩壁野生芙蓉,享有盛名。

芙蓉耐曬耐旱,栽培容易,但在陰暗不通風處無法生存。芙蓉色白,且日照愈多,白色部分更為醒目,葉片顏色在白綠間漸層變化,幻影奪目。芙蓉盆景姿態優雅,經巧手修剪,蒼勁古樸,幽香徐來,色彩萬千,突顯主人風雅。

國人喜愛種植芙蓉,更與風水吉祥意象有關。銀白色叢聚葉子象徵銀子,財源廣進蓬勃發展。芙蓉也有「夫榮」諧音,被視為具陽剛氣,抵擋邪惡力量,護宅驅邪,為家庭添好運。民間相傳,進出陰邪場域,隨身配戴芙蓉葉,返家前須棄置,趨吉避凶。

天寒地凍,芙蓉進入花季。枝頭黃花點放,庭院繁星閃耀。花謝種子成熟落地,生湠不息,代代相傳。庭園植物中,芙蓉集諸多用途於一身,平實好照養,花市長年熱銷。

香草植物中,薰衣草有部分品種也身披灰白漸層色,遠看常與芙蓉混淆。對我而言,「水泥灰」著實吸引眼球,遠處就可輕易發現,牽動我走近細觀,品味她們深沉穩重的內涵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