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87〉筊白筍 美人腿真誘人

 秋季正是筊白筍盛產期,剝開外殼,水嫩如玉,難怪有「美人腿」雅稱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大學時代一個秋天,值時青春,為迎新宿營忙進忙出,往返於金山青年活動中心。那時我對金山的印象,不只是海風與硫磺味,更深刻於金山老街品嘗的筊白筍,白嫩鮮甜,滋味單純卻深刻,像是青春歲月裡一場意外收穫。

筊白筍是一種充滿「陰錯陽差」之美的植物。原本是水生糧食「菰米」的嫩莖,卻因感染黑穗菌而膨大,成為柔嫩的餐桌珍饈。人們或許避談「感染」兩字,但在自然裡,這卻是一種奇妙共生。真菌與植物交織,互為依靠。那種由合作而生的豐盈,讓人想到人生中許多「不完美的成就」,有時正是意外成就了美味。

常有人問,筊白筍上出現黑點,還能不能吃?其實那正是黑穗菌自然留下的痕跡,只要沒有腐壞異味,多半仍是安全可食。那些斑點像是生命的印記,提醒我們,美好並非總是純白無瑕。

北海岸秋冬風大雨多,不易種出嬌嫩葉菜,反倒成就一眾「地下好味道」。地瓜、蘿蔔、筊白筍,深埋泥中,以厚實之姿回應自然的嚴苛。秋季正是筊白筍盛產期,常見農家路邊販售,一袋袋新鮮白筍,剝開外殼,水嫩如玉,難怪有「美人腿」雅稱。

筊白筍料理方式多樣,最經典的莫過於清炒與燙煮。新鮮筊白筍只需微火快炒,加點鹽與橄欖油,便能嘗出原始清甜。若與蛤蜊、薑絲共煮,更添一層海風鹹香;或涼拌搭配香草與檸檬汁,也別有風味。它的白,是泥水孕育的潔淨;它的甜,是秋天最純粹的回饋。

多年以後,當秋風吹起、田畦轉綠,我總會想起那盤筊白筍,也想起那群在海岸奔波的年輕身影。自然教會我們:有時,美味不在於完美外表,而是彼此成就的溫柔力量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