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41〉南非葉 風靡一時

 

南非葉豐富生命力,隨意扦插,耐寒耐旱又可強剪,展現非洲植物的強韌性,能見度相當高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
見過「南非葉」嗎?多年前風靡一時,因被傳有降血糖、抗癌等保健作用,民眾廣植,一時成為民間花圃「標配」。經過多年,熱潮是否已退?又是否有科學實證佐證療效呢?


我因從事香草推廣教學,常介紹保健植物與功效。長輩同學,很關心身邊植物用途,並指證歷歷,「南非葉可降血糖、降三高,聽說還可治癌,我每天生吃一片,效果很好」,不免引發我的好奇心。


南非葉正名為扁桃斑鳩菊,是菊科多年生灌木,原生於非洲,因葉味苦,英文俗稱「African Leaf」或「Bitter Leaf」。中南部非洲,當蔬菜煮食,或用於保健和驅蟲,應用歷史可上溯千年,與當地生活密切相連。


中文「南非葉」的稱號,應是從南洋傳來,且「南非」一詞聽來更具異國情調。進入亞洲後,爆發豐富生命力,隨意扦插,耐寒耐旱又可強剪,展現非洲植物的強韌性,能見度相當高。


南非葉兼具「苦」、「寒」特質,也因此具備某種藥性。早年國內卻乏實證,醫界往往以其寒涼屬性,建議民眾慎食。但坊間「意見領袖」親身體驗,言之鑿鑿,對同溫層有明顯的引導,蔚成風潮。


我查閱近年國外期刊,透過萃取技術,確認南非葉含多酚、類黃酮、皂苷等成分,動物實驗顯示成分能抑制發炎,證實對糖尿病、腫瘤治療有藥理作用,並已累積上百文獻,令人期待後續發展。


但請記得,藥理成分是在萃取條件下檢測,與每日生吃一片概念完全不同。尤其是身寒體虛年邁者,可能因苦寒而導致不適,甚可能危及生命。


近日經士林科教館,發現南非葉種在低維護花圃,做為耐旱庭園植栽,減少耗水需求,展現了「非洲嬌客」在新環境的適應與轉變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40〉茄苳樹 靜謐鄉村風光

茄苳果實有人採收浸泡醃漬,味道如蔭油破布子,是美味佐飯小菜。
茄苳樹皮根葉都有藥效,種子可食用、泡酒,木材可製桶等生活器具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
說來慚愧,我對「茄苳樹」印象最早竟來自「茄苳蒜頭雞」這道美食。某個年代,發財車穿梭市區巷弄,台語放送「來喔來喔,好食的茄苳蒜頭雞來囉……」招攬顧客。兼具「鹽焗」、「荷葉」雞特色,開脾健胃,是風靡一時的滋補佳肴。


茄苳樹源於熱帶爪哇,隨種子傳播,如今全台平地郊野常見。茄苳成長迅速,樹皮根葉都有藥效,種子可食用、泡酒,木材可製桶等生活器具,照理說,容易被大幅砍伐使用,茄苳卻以一種「恰到好處」的生存哲學,得以繁茂,百年老茄苳樹占全台古木數量的三分之一。


茄苳木材質地雖堅硬,但樹皮上有瘤,曬乾板材彎曲,不適家具用材,僅適合製作簡易搭棚設施,應用受限。生命力強,即便火災後尚能存活。砍伐枝幹,流出血色般樹汁,民間形容具靈性。全台各地有供奉茄苳樹靈小廟,庇佑先民,茄苳甚至成為地名,是台灣特有文化景觀。


茄苳雌雄異株,若要開花結果,必須並植。近日在河堤旁看到結實纍纍,十分醒目。果實吸引蟲鳥,亦有人採收浸泡醃漬,味道如蔭油破布子,是美味佐飯小菜。


現代研究發現,茄苳辛澀、性涼,有袪風除濕、化瘀消積功效。民間將茄苳葉塞入雞肚燉煮,適合腸胃虛寒或發育不良者食用。其根及樹皮搗爛外敷,可減緩風濕疼痛。藥理研究也確認茄苳具有抗潰瘍、驅蟲、抗痢疾等活性。


台東池上景觀道,曾因金城武拍攝廣告,田埂一棵茄苳樹成為熱門打卡點。淡水下圭柔山蔡家村社區,路旁也有一棵茄苳,長者樹下乘涼聊天,構成一幅靜謐的鄉村風光。對我來說,這株家鄉「金城武樹」,無爭於世、雲淡風輕,更令人神往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 

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39〉黃梔子 天然染色劑

 

梔子花形似茉莉,濃郁芬芳。單瓣為藥用品種。

梔子花的果實含天然色素。

重瓣梔子花為觀賞樹種,並不結果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
吃過傳統黃色「粉粿」嗎?琥珀色澤、清熱消火的效果,其實源自於梔子花的果實。梔子花形似茉莉,濃郁芬芳。花葉變異多樣,既有單瓣藥用品種,也有重瓣觀賞樹種,是深具東方特色的保健觀賞植物。


梔子花的原生種,台灣稱為(山)黃梔,單瓣白花,會結果實,其狀如古代酒杯「卮」,因而得名。橢圓形黃橙色漿果富含天然色素,經曬乾、敲碎並煮水後,略帶苦味,呈現濃郁黃色。民間用於粉粿、醃黃蘿蔔、糖果、滷味等食品製作,增添金黃色澤,提升食欲。


中醫認為黃梔子屬性苦寒,以清熱、瀉火、解毒聞名。近代藥理研究,證實在抗發炎、保護血管、神經系統、改善睡眠品質和肝臟保護等方面都有功效。因此香氛療法中,也將其蒸餾萃取成梔子花精油,宣稱可放鬆和情緒平衡,有助睡眠。


花市販售園藝改良的複瓣品種,名為「玉堂春」,可惜並不結果。香草園裡種了多年,約兩米高,花型更大,香氣優雅,花期也長。我愛採花放案頭,欣悅整日。或漂洗後隨其他香草泡茶,舒緩寧神。


黃梔分布於溫、熱帶,全台都適合種植。盆栽土少不宜久曬,露地栽培者可全日照。栽培土質偏酸性為佳,輔以施肥,春夏季花開滿枝頭,香味優雅,讓人稱羨。花期間可將盆栽移入室內,耐放多日,滿室生香。


在食物充滿化學色素與添加劑的時代,每看到鮮豔色彩食材,是否不自覺地聯想到化學成分,甚至因此猶豫?或許我們早已遺忘,生活中本就有天然又安全的色素來源。黃有薑黃與黃梔、紅有紅麴、綠有抹茶、藍有蝶豆花、橙色來自紅蘿蔔、南瓜和洋蔥皮。借鑒前人,回歸自然,安心飲食,不難!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38〉白花蛇舌草 不請自來

 

水線草。與白花蛇舌草形似常被混用。

台灣健保資料庫顯示,白花蛇舌草已被廣泛用於腫瘤治療。


文、圖/蔡以倫


從農多年,常感慨園裡拔除的雜草往往比精心栽種的香草還多。若盲目操作割草機,齊頭除草,工作繁複、枯燥無味。隨著近年對雜草物種的興趣,尋常田間事,轉成「尋寶探索」,農作不累,樂趣加倍。


深秋時分,園裡自發長出一叢叢細梗披散、對生針狀葉的小草,本不起眼,但葉腋開出一朵朵小白花後,頓時讓雜草如滿天星空般閃耀,不忍整株拔除。透過手機「智慧鏡頭」,再三比對,發現竟是「白花蛇舌草」,一時有如獲至寶的喜悅。


曾聽聞從事中藥房的叔公談起,「白花蛇舌草」與「半枝蓮」傳聞有治療腫瘤功效,多年前就很熱門,整年售賣數量驚人。叔公曾自種半枝蓮,但令我意外的是,「白花蛇舌草」不請自來,頓時讓我想多多認識這位貴客。


白花蛇舌草為茜草科耳草屬,分布於亞洲溫熱帶,我在淡水、三芝的園內都有發現,可見傳播能力很強。細針狀葉片如蛇的舌頭,因而得名。但早期民間也用來治療蛇毒,可見藥性強大。


白花蛇舌草在中國分布於南方,早期藥典罕見提及。地方型醫書,則載有全草入藥,性苦甘寒,能去癰毒結節,清熱解毒、活血消腫、止痛抗菌等。近代透過嚴謹化學分析,發現可分離多種抗腫瘤活性的成分,如今已開發近百種中草成藥。


研究顯示,白花蛇舌草能激發白血球吞噬能力,間接達到抗菌與增強免疫作用,亦可處理細菌引起的感染。台灣健保資料庫也顯示,它已被廣泛用於腫瘤治療。但屬性苦寒,體虛者謹慎循醫囑使用。


田野間也有同屬「傘房花耳草」(或稱水線草),形似常被混用。蛇舌草葉片更細,葉腋只開一朵白花,可為分辨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