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18〉龍葵 最常見的野菜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野草能食用嗎?隨著國人食安知識提升,只要聽聞某植物有毒,即便「微毒性」,就被束之高閣、避如棄屣。但不該忽視植物在歷史長河中,曾為先民解飢、採食藥用的人文歷史。

龍葵是台灣田間野地常見雜草。民間稱法很多,有烏甜菜、烏粒仔菜、烏甜仔菜等,中國兩廣稱為白花菜。以「菜」為名,可見先民早有採食。白粥加上幾片龍葵葉,甘香回味。煎蛋、煮蛋花湯,或拌煮泡麵、火鍋,嘗鮮絕配。黑色果實宛如黑莓,酸甜多汁,小孩零食,滿嘴歡悅。

公元600年前唐代藥書已收錄龍葵(時稱苦葵),並載明藥性。明朝李時珍解釋,「龍葵,言其性滑如葵也」,也稱其為老鴨眼睛草。龍葵果實宛若龍目,炯炯有神,不僅先民食用,也吸引鳥獸。漿果內種子藉排遺傳播,如今全球都有分布。

龍葵屬於茄科茄屬,與番茄、辣椒、茄子、馬鈴薯是一家人。近代研究指出,家族成員含有「龍葵鹼」,在植物不同部位分布。馬鈴薯出現於新發嫩芽,龍葵嫩莖葉與未熟綠色果實成分較高,食多恐中樞神經中毒,學者提出食用警示。

先民食用龍葵,取「清熱解毒,活血消腫」。非洲、中南美洲,甚至栽培為日常糧食,有些人因此不信「龍葵有毒」說。學者仍建議,食葉需先川燙,水不留用,避免多食,才能確保安全。

龍葵繁殖力強,鄉野舉目可見,國外亦然。因取得容易,研究者努力開發藥用項目。多年前已發表,萃取成分能抑制腫瘤細胞,也可應用於潰瘍治療,引發關注,潛力十足。

龍葵是國人再熟悉不過的常見植物。試著與身邊長者朋友聊龍葵,回想物質不豐年代,野菜能勾起多少難忘故事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