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56〉林投樹 默默守護海防

 

林投果為聚合果,需用刀具撬開,一顆顆取出核果,相當費工。清甜林投果汁,也是綠島、蘭嶼的特產。

林投常見於海岸、沙礫石地,抗風旱與鹽害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海岸坡地,林投樹隨處可見。葉片肥厚帶刺,讓人敬畏。不少人聽過「林投姐」厲鬼傳說,卻鮮少知道,140年前滬尾戰役,帶刺的林投樹海,默默守護海防,阻擋法軍登陸淡水。

林投屬露兜樹科,在台灣、東南亞與太平洋地區廣泛分布。常見於海岸、沙礫石地,抗風旱與鹽害。高可達3公尺以上,有氣根協助抓地,夏季枝頭林投果由綠轉黃,形似鳳梨,但質地堅硬無法直接食用。


林投果為聚合果,需用刀具撬開,一顆顆取出核果,相當費工。清洗後熬煮3小時,才能得到消暑退火的清甜林投果汁,也是綠島、蘭嶼的特產。種子輕巧,海漂落地生湠,如今環太平洋海島都有分布,傳播力驚人。


南部早期流傳「林投姐」鄉野傳說,女性被辜負,在海邊林投樹上結束生命。因鄉民常見紅衣女子現身,驚嚇之餘,立廟祭祀。故事被改拍成影視作品,都市人即便不識林投,對林投姐厲鬼傳奇竟耳熟能詳。


淡海沙崙海域,自古岸坡即有林投、黃槿等樹種,日治時代引進木麻黃,三者構築成今日防風林風貌。1884年,法軍發動「滬尾戰役」,強行登陸淡水受阻,林投樹武裝待命,竟無聲扮演阻敵利器。


戰後法軍將領回憶,沙崙海岸「金針木耳林」,叢聚竄生,妨礙視野,影響團隊行動,易守難攻,是戰場噩夢。金針即是全身帶刺的林投,木耳則指盤根錯節、葉片茂密的黃槿。金針木耳將法軍困圍沼澤,施展不開。


植物總能承載故事與回憶。同樣是林投,在南部,它被賦予哀怨與詛咒的意象;在淡水,它則成為堅守海疆的無名戰士。下次走在海邊,目光落在這株帶刺的林投樹上,腦海中會浮現哪個故事呢?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55〉甜薰衣草 家族中甜心

 

栽培甜薰衣草,需全日照。雖耐熱,最好避開夏季高溫,建議種在半遮蔭處。


文、圖/蔡以倫


「甜薰衣草」(Sweet Lavender)真的帶有甜味嗎?為什麼與普羅旺斯或北海道常見的薰衣草看起來不同?這些疑問,或許眾多初次接觸薰衣草的朋友都曾有過。


台灣花市常見甜薰衣草。十多年前,我初接觸香草,曾赴台東農改場進修,有同期學員已是香草業者,引我到工作室,親手體驗扦插。印象中,滿園甜薰衣草盆栽,溫和馨香、紫色浪漫,觸動五感,迄今難忘。


薰衣草原生於地中海沿岸,屬溫帶植物。在原生地即有狹葉、寬葉、齒葉與羽葉等品系。在芳療、茶飲與藥用上,以「狹葉」最優,「英國薰衣草(又稱真薰衣草)」為箇中代表。其餘則以觀賞、耐候見長。


但狹葉種不耐高溫,棒槌狀花穗精油產量不若純穗狀品種。為了氣味、產量、種植條件等考量,百多年前歐洲園藝家進行品種雜交選育,甜薰衣草就是這項成果,在味覺、耐候條件上脫穎而出,如今在北台灣全年可見。


甜薰衣草沒有真正甜味,但輕盈柔和、略帶果香,與「甜羅勒」、「甜萬壽菊」等命名原理相似,都是家族中氣味溫和優雅的代表。我用甜羅勒、甜薰衣草與香蜂草、甜菊入茶,安撫焦慮、壓力,有助睡眠。


甜薰衣草可扦插繁殖,取頂芽10公分,剪去下方葉片,再以穴盤育苗。餘下葉片可製成香包,擺放案頭、枕邊,舒緩芳香。也可在烘焙餅乾或製作果醬時添加,清新提味。採收成串花穗,插在水瓶,賞心悅目,如置身療癒花園。


栽培甜薰衣草,需全日照。雖耐熱,最好避開夏季高溫,建議種在半遮蔭處,遵循土乾澆水原則,避免過濕爛根。植株成長、根系爆盆,建議換大盆器,施肥、補充土壤,提供成長空間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
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54〉碎米薺 荒野救命食材

 

開花後長出棒狀「長角果」,成熟後頂端開裂,種子彈射飛出,自播繁殖,繁衍力強。


碎米薺是十字花科,因與薺菜形似,花開雪白如小米散放而得名。


文、圖/蔡以倫

花盆裡不請自來的雜草,你認識幾種?有種「碎米薺」常在寒涼季節爆發,若不拔除,很易爆盆。清洗後嚼食,竟有輕微辛辣感,爽脆可口,瞬間消弭對雜草的厭惡感。


我有個屋頂育苗區,兩坪大小,能同時育上千棵幼苗。戶外園圃植栽,不論來源是播種或扦插,都在這所先修班成長,茁壯移植。但即便在屋頂高台,使用全新培養土,育苗盆裡竟能發現碎米薺,令人折服。


碎米薺是十字花科,因與薺菜形似,花開雪白如小米散放而得名。與同科芝麻葉(西洋菜)葉片都是羽狀分裂,但模樣較小。開花後長出棒狀「長角果」,成熟後頂端開裂,種子彈射飛出,自播繁殖,繁衍力強。


長角果是十字花科果實典型特徵,油菜、蘿蔔、芝麻葉皆屬此類。花熟葉落,莖節上長角果極像梅花鹿頭上的角,總吸引我駐足觀察。十字花科植物,自帶芥花香,易吸蚜蟲,若放任不摘除,天暖蟲害爆發,將是場災難。


碎米薺無毒,自古即是救荒食用野菜的很好選擇。但屬性較為寒涼,需視體質食用。拌入生菜沙拉,爽脆口感與獨特辛香令人驚豔。若有生食顧忌,也可煮湯、煮泡麵,辛辣味會消失,口感則近似豌豆苗,嫩滑爽口。


在台灣,碎米薺有近十個品種,田間地頭、農地園圃皆可見其蹤影。以農業而言,頑強生命力足列為惡性雜草,但天熱後凋零,長勢得以收斂。幡然悔悟,令人不忍苛責。割草機除草,反會助長種子彈射,花開前徒手拉除,就能避免後續失控。


在歐美,碎米薺被視為「自給自足」的野菜,野外求生或推崇可持續飲食者,都將其列為重要野生食材。是雜草還是救命草?碎米薺是活教材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53〉向日葵 自帶流量

向日葵田色彩繽紛,總能吸引遊客駐足拍照。

 

向日葵花盤內布滿飽滿種子──這便是熟悉的「葵花籽」。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廿多年前,淡水老家社區農地因休耕,種上成片向日葵,花季時金黃璀璨,不時有人穿梭其間拍照留念。原本無人問津荒地,一時成打卡聖地。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向日葵(Sunflower),感受它自帶流量的神奇魔力。


向日葵是菊科一年生草本,原生地為南美洲,適應溫帶氣候。植株高約1至3公尺,花序未成熟前,會追隨日光轉動,每日上演「日光追逐戰」。待花序成熟,則固定朝向東方,花盤逐漸低垂,內布滿飽滿種子──這便是熟悉的「葵花籽」。經過壓榨,則成為用途廣泛的「葵花油」。


經品種選育,有標榜「高油酸」油品,OMEGA-9含量達八成,對心血管甚有助益。但近年隨氣候變遷,俄烏戰爭等因素,油品價格翻揚,高不可攀。值得一提的是,俄烏兩國是全球葵花油主產地,合占全球過半市場。做為這兩個國家的國花,向日葵在戰火之中,似乎也成了希望與韌性的象徵。


相較於橄欖油,葵花油在高溫烹調、皮膚保健、抗氧化效果仍占優勢,且價格相對親民。花市有售向日葵盆栽,為觀賞品種,植株較矮小。若想成片栽種,可購買種子,泡溫水後埋入土壤。濕潤但不能積水,一週時間就會發芽。冬末春初,苗栗南庄路邊已有成片向日葵開花,色彩繽紛,吸引遊客駐足拍照。


在日本山形縣,小學生曾提出建議,利用JR羽前長崎站外閒置土地種植向日葵。構想獲得町長採納,於是5千平方公尺「向日葵迷宮」誕生,成為日本暑期限定的夢幻景點。藍天白雲,向日葵花海隨風搖曳,遠山映襯,如同童話世界般美好。


向日葵賞食兼具,象徵希望和正能量。今夏,我們一起種向日葵,迎接那片金黃璀燦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