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32〉黃荊 潛力無窮

 

黃荊又稱埔薑仔、布驚,是先民重要藥食多用植物,全株都是寶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枝葉觸摸有淡雅香氣,採摘泡茶有療效,這是「香草植物」的特徵。這類保健植物也有本土品種,在歷史人文、藥用功效上,「黃荊」都值得被國人關注。

到三芝海邊社區據點為長者上課,課室外種了排「黃荊」,時值夏季,枝頭開花,十分醒目。長者要我採葉嚼食,淡淡薑味,芬芳辛香,印象深刻。黃荊又稱埔薑仔、布驚,是先民重要藥食多用植物,全株都是寶。

黃荊分布於溫熱帶,台灣全島可見。中醫取果實入藥,認為黃荊子有「驅風解表,止咳平喘,理氣止痛」等作用,可緩解傷風感冒。葉子煮茶,能祛風、發汗,可治久痢。

黃荊抗發炎,枝葉煮水洗浴,可緩解皮膚發炎、濕疹、足癬諸症,洗頭可改善爛頭瘡。搓揉葉塗抹小傷口,戶外可應急止血。

在沒有冰箱的年代,先民用黃荊保存肉品,兼可去腥防腐。這種文化脈絡,與歐陸用香草做保存劑,衍生成肉品必搭香料烹調,不謀而合。黃荊葉搭配糯米粽煮水,鹼性可改變米食風味,亦有助於夏日保存。

黃荊花也是蜜源,黃荊蜜是南台灣特殊風味。黃荊果實可做香包、枕頭,自然芳香、安神放鬆。取枝葉乾燥,顏色轉成灰白,很似艾葉。耐燒煙少,可驅蚊蟲,適合開發成防蚊薰香產品。花葉可提煉精油、純露,製成手工皂、舒緩膏、唇膏等,更符合現代需求。

黃荊枝條彈性佳,細枝可編筐製提籃、編製草帽、畚箕、掃帚等農具。長枝條光溜,早期牧童用以趕牛,後來被師長當成棍條、教鞭,成了頑童剋星。

黃荊耐鹽耐旱,是野地先驅植物。古人開墾荒地,「披荊斬棘」,著實辛苦。時至今日,黃荊仍是台灣極有潛力的體驗型保健植物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9月17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31〉中秋團聚 文旦上場

文旦又稱柚子,柚與「佑」同音,敬天祭拜、福佑家人。


文、圖/蔡以倫

金秋佳節,文旦飄香。嫦娥伴玉兔,月餅配烤肉,親友歡聚吃喝,月圓人團圓。中秋是味覺最豐富的節慶,餅香、柚香與滿城街巷的烤肉香,讓人食指大動,應證「每逢佳節胖三斤」的趣談。

鄉間常見散種文旦樹,春季開花、清新濃郁,枝頭果實高掛半年,入秋成熟採收,正好趕上佳節。文旦又稱柚子,柚與「佑」同音,敬天祭拜、福佑家人。

柚子是芸香科柑橘屬原生植物,食藥用歷史很早。明朝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認為,柚樹全身有藥用價值。柚肉性味酸寒,健脾消食、解酒除煩。柚皮性味苦辛平,有行氣消食、化痰、舒緩感冒作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柚肉偏寒,脾胃虛寒者多食易腹瀉。柚皮則為平性,作用不同。

近年醫藥研究指出,柑橘家族中葡萄柚,會干擾肝臟代謝,如降血壓、降膽固醇與抗焦慮類藥物,導致藥物濃度過高。因柑橘屬植物易雜交,部分觀點認為柚子也有相同疑慮,建議謹慎,但也有持不同觀點,眾說紛紜。

訊息影響大,身邊有長者、社福機構服務對象,都被告誡少食文旦。加上農產深受天候影響,災害造成減收,豐收則價格崩盤。曾傳出公家補貼農民,收購後整批棄置,令人感嘆唏噓。

戴過「柚皮帽」嗎?除食用果肉外,柚皮也有很多應用。削皮浸泡於酒精,配合溫和起泡劑,製成柚香洗碗精。柚皮去白瓤切片,水煮後加糖炒製,製成柚皮糖,嚼食口感佳。

改善農業,須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。芳香療法用柑橘類精油,如甜橙、苦橙,豐收喜悅、提振心情。製成香水或香氛用品,身價倍漲。若將國產文旦提煉精油,建立品牌與體驗行程,地方創生,創造農業新出路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30〉夏枯草 春花夏枯秋結

 

青草茶成分的「夏枯草」,冬至後萌芽,春日開花,夏季枯萎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「生如夏花」是印度詩人泰戈爾名作,近年中國歌手朴樹以同名創作歌曲,再次喚起共鳴。人生雖如驚鴻一瞥般短暫,我們亦應如夏花綻放,活得絢麗奪目。

常見於青草茶成分的「夏枯草」,冬至後萌芽,春日開花,夏季枯萎。開花時,展露脣形科家族特色,如仙草、西班牙薰衣草般,向上伸展棒槌形花穗,迎風招展,醒目耀眼。

中國兩廣港澳喜飲「涼茶」,商業品牌以鐵罐銷售,廣告行銷曝光率高,消費者無時不刻都能聽到「怕上火就喝×××」宣傳,知名度甚高。標榜從清雍正時代開業,配方則有夏枯草、菊花、金銀花、甘草、羅漢果等清熱退火成分,適應南方暑溼氣候。

中醫認為夏枯草味辛、苦,性寒,可疏肝散結。植株地上部,可治牙齦出血、咽喉疼痛、痔瘡及月經過多,並有殺菌、收斂及降壓作用。若僅使用乾燥果穗,則有散結消腫,清火明目功效,對於腺體異常腫節有消腫作用。台式青草茶全株取用,港澳涼茶僅取金黃果穗部位。

應用時,可取5克夏枯草,搭配等量蒲公英、桑葉、菊花(擇一即可),以兩公升水煮沸飲用,惟屬性較寒,不宜長期飲用。或改用玫瑰、茉莉取代,避免過寒。青草植物偶有肝毒性,使用須謹慎。

我在叔公園圃見過夏枯草,僅開白花,與他處紫白花色略有差異。試著將夏枯草烘乾煮水喝,甚濃苦。熬製涼茶常會加入紅糖、蜂蜜調味,有溶出脂溶性成分與調和風味等多重作用,可依喜好配置,但不該省略。

「生如夏花之絢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。」夏枯草生命短暫,春季盡情綻放繽紛花朵,秋季結出金黃果穗,無論哪個階段,總以最美姿態迎接生命變遷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29〉野莧菜 興漢家天下

 

野莧菜口感較韌,是國人不愛的主因。

文、圖/蔡以倫

香草園旁路邊野莧菜,成長極快,適應酷暑。藥食兩用,歷史悠久,但國人卻不甚青睞,甚為可惜。

全球暖化,氣候極端。今年七月,凱米颱風造成中南部水患,農損高達五億多元。災後菜價高漲,菜比肉貴,早是台灣日常。

夏季不是菜蔬主要生長季節。國人偏愛十字花科蔬菜,如高麗菜、白菜、蘿蔔等,都喜冷涼氣候。在高山種蔬菜,又造成山坡地超限運用,違背低碳減排精神。平野郊坡常自生夏季雜草,食野菜,省心愛地球。

野莧菜屬莧科植物,有強韌耐旱特質。除莧菜外,還有雞冠花、千日紅(圓仔花)、雁來紅等,都是耐熱的園藝植物。宋代學者陸佃考究《詩經》植物,認為莧菜因「莖葉皆高碩而易見」而得名。後輾轉傳成「杏」或「莕」菜,這也是目前台語主流讀音。

野莧菜應用歷史悠久。楚漢時期《神農本草經》指出,莧實味甘寒,「主治青盲明目,除邪,利大小便」,列為上品。劉邦軍馬受困河南,將士吃野莧菜,清熱解毒、痢疾痊癒。劉邦開心,「赤莧,乃興我漢家天下之菜」,賜名「漢菜」。中原地區,該稱呼仍沿用至今。

莧菜經園藝改良,有紅莧、白莧等蔬菜品種,野莧菜的膳食纖維、鈣、鎂含量仍是三者間最高,惟口感較韌,是國人不愛的主因。可採集嫩葉,炒薑絲、煎蛋,或與魩仔魚煮湯。植株過老時採收根部,民間稱為「土人蔘」,洗淨煮雞湯,甘香涼補。

唐代大詩人杜甫本想種萵苣,園裡卻長滿野莧。氣得作詩大罵:「野莧迷汝來」,是反映農人無奈心情之千古佳作。早期鄉間採食野莧菜,但近年紅白莧菜種子發育成長快,口感也佳,鄉間已少採食野莧菜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