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葵花。
天氣愈熱,秋葵果莢老化得愈快。
文、圖/蔡以倫
每年夏天,我總會在香草園裡種上幾株秋葵(Okra)。它已成家庭菜園基本款,被譽為全球最耐旱蔬果。然而,天氣愈熱,果莢老化得愈快,逼得農人們必須天天頂著烈日巡園採收,偷懶不得。
身邊朋友對秋葵愛惡皆有,主因是滑黏的口感,有人視為「顧胃好物」,也有人避之唯恐不及。烹煮祕訣是先帶蒂川燙,加鹽、滴入沙拉油可保綠意。軟化後再剪去蒂頭,既能保持完整,又能入湯、煎炒或涼拌,變化無窮。若與番茄等酸性食材同煮,也能減少黏液,口感清爽。
若果莢過老,將籽曬乾成褐色,可磨製成無咖啡因的「類咖啡」。19世紀美國內戰,咖啡斷供,秋葵籽便曾「神救援」。想像一下,那一杯承載戰火年代的「秋葵咖啡」,別有一番韻味。
營養上,秋葵含豐富維生素,是極佳抗氧化來源;還富含鉀、鎂與維生素B群,能幫助穩定血壓、刺激食欲、減緩疲勞。秋葵黏液含水溶性纖維果膠與半乳聚醣,能保護胃壁、促進腸道蠕動,有助穩定血糖與降低膽固醇。
秋葵熱量低,每百克僅含30多卡路里,低卡高纖的特質,有助於減重飲食。但也須提醒,秋葵性質偏寒,脾胃虛寒者適量食用。
入秋轉涼後,秋葵會逐漸落葉、衰亡,提醒著人們四季更替的節奏。此時,留下來的種子,正好能等待來春再次播下。耐熱、耐旱、少病蟲害,秋葵也因此被視為氣候變遷下的潛力作物。若你心中有田園夢,不妨在來春種上幾株秋葵,看著它在盛夏昂首結莢,絕對能收獲滿滿的成就感。
切開秋葵,五角或六角的切面宛如星星,散落夏日餐桌。那是綠色星空,既提醒著大地的韌性,也閃爍著生活裡的小確幸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.jpg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