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、圖/蔡以倫
農曆春節假期間到台北中正紀念堂樂活花園賞花,遇見「墨西哥鼠尾草」(Mexican Bush Sage)盛放,紅花綠葉,奪目吸睛,與園內綻放櫻花相比,毫不遜色。但近幾年,「墨西哥鼠尾草」遭重名之累,與新興毒品植物撞名,國內譯名有統一之必要。
園藝界用做景觀綠籬的墨西哥鼠尾草(學名Salvia leucantha),葉片灰綠色,細長成披針型,葉片帶有香氣,但不可食用,亦無藥用或芳療價值。台灣全年可見開花,花期很長,若成片種植,紅色花穗隨風搖曳,打卡拍照人氣很高。北市古亭河濱公園,春節假期間即有該植物花海如毯,美不勝收。
墨西哥鼠尾草,原產地氣候炎熱,台灣也適栽培,夏季耐旱,照顧難度也大為降低。冬季多雨潮濕則是大忌,應避免積水。多年生長,高度可達90~150公分,花期結束後適度修剪,來年還會再開花,算是性價比高的園藝植物。
這幾年,有種同源於墨西哥的鼠尾草(學名Salvia divinorum),葉形較寬圓,這是唯一含有精神活性成分沙維諾林A(salvinorin A)的鼠尾草屬植物,燃燒吸食有致幻作用,網路稱為「飛行草」、「夢境草」,或稱「迷幻鼠尾草」。去年七月已被行政院列為三級管制毒品,不得販售、吸食、持有與種植。
但因官方公告的管制毒品名稱為「墨西哥鼠尾草」,與園藝品種撞名,造成「花海有它,毒品也有它」荒謬亂象,部分官方宣導反毒EDM,甚至錯置兩種植物照片,引發民眾疑惑。因類別混淆,不肖業者有機可乘,網路查詢販賣「墨西哥鼠尾草」毒品、零食者,仍大有人在。
建議官方將致幻品種正名為「迷幻鼠尾草」,並強化查緝人員專業知識,網路平台也應把關過濾,還給「墨西哥鼠尾草」原本的純淨空間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