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21〉香蘭 滿滿南洋風


 

文、圖/蔡以倫

東南亞料理常有綠色成分與芋香風味,如西米露、娘惹糕等,食材主角就是香蘭葉(pandan leave)。

香蘭又稱七葉蘭、斑蘭,原產於印度,屬熱帶植物,葉片帶濃郁芋香,既可入菜增香,也可涼補藥膳,用途廣泛。泰式香蘭烤明蝦、香蘭包雞,印尼椰林千層糕,新加坡斑蘭蛋糕,都成各國特色美食。

泰國街頭計程車,放置成捆香蘭葉,用法與吊掛玉蘭花效果類似。印尼人煮飯,整捆香蘭葉放入電鍋,食用前挑出,芋香四溢,風味十足。

香蘭有很好的染色效果,可為食物增香添色。香蘭葉洗淨切段,去頭尾防止發苦味,加5倍水量,用調理機絞碎,過濾榨取成深綠色原汁,製作麵點、蛋糕、甜品(如煎蕊的綠色粉條),效果與抹茶類似,但風味迥然不同。椰漿、薑黃與香蘭,可說是南洋風味的靈魂要角。

香蘭屬性寒,清熱退火,煮水喝據傳有降三高作用。台灣民間認為可降痛風、除宿醉,青草店多有銷售。建議可酌加紫蘇、芳香萬壽菊、甜菊,調和風味與屬性。

花市也有銷售香蘭盆栽,因植株挺立,生氣盎然,也被當成景觀植物栽培。由於是熱帶植物,適合台灣夏季氣候,並可隨時收成,生新芽也可自行分株,樂趣無窮。天寒料峭則是致命傷,避免大幅度採收,阻絕風雨有助越冬。中國海南推廣將斑蘭種於檳榔樹下,既可減少雜草,還有助遮蔭擋風雨,增加農村收益,效果不錯。

隨東南亞移工與新住民南洋姊妹數量增長,台灣食材逐漸多元。多認識異國食材與飲食文化,掌握食材特性與藥用屬性,截長補短,吸取精華,讓吃在台灣更健康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