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26日 星期三

〈香草隨食札記72〉通天草 九尾真有力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通天草別名「狗尾草」,花季時粉紫色花序,朝天搖曳,很像貓、犬或兔的尾巴,也被稱為貓尾草、兔尾草。民間藥膳,將其如人參般的根部煮雞湯,是一道風味清甜甘美的湯品。賞食兼具,栽培不難,值得一試。

台灣民間將根部洗淨切段,搭配土雞或烏骨雞熬煮,稱為「狗尾雞」湯。台語「狗」與「九」音同,也被稱為「九尾雞」湯,頓時充滿畫面感,讓人揣想,喝下「九尾」神雞,肯定能增強活力。

通天草藥用部位為根部,性平、微苦,效用並非如人參可補元氣。民間用以清熱止咳,散淤止血,健脾助消化。有老一輩煮狗尾草雞湯給孩子食用,冀望盡快「長大人」。炎熱夏季,食欲低,狗尾雞湯能開胃多食,孩子自能好好長大。

通天草是豆科植物,多年生亞灌木,高可達一米以上。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腫大現象,有固氮能力,吸附氮氣轉成養分,因此在野外、山坡自行成長良好。在台灣北部,通天草可多年生,冬季落葉冬眠,春夏季萌新芽,夏季是花季,花謝即可收成根部。

露地栽培通天草,根部能盡情朝下發展,跨年根部尤為肥美。可從開花序數量觀察,「老欉」花序分支多,一年生花序多是單株。用鋤頭挖土採收根部後,成熟花序可別丟棄,很多種子隱藏其中,散播土裡來年發芽率極高,一兩年後根部即可採收食用。

中國閩南將其根稱為「虎尾輪」,用法與台灣類似,甚至稱其為「南方人參」。其實民間藥膳反映在地智慧積累,早年醫藥不便,先民就近取用植物,救病療疾,無可厚非。「用少顧肝,用多顧山(台語)」,食療多是滋補正常人的體質,若體質偏弱者,應避免使用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1〉麝香木 網紅植物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社群時代,觀花打卡成了旅遊分享的熱門主題。數大為美,再小眾的景點也會迅速吸引人群。花色美、花期長,再冷門的植物也會躍上媒體版面。

「麝香木」就是一種春季網紅植物,花季綻放紫白色穗狀花,布滿枝頭,搖曳生姿,如迷霧般一縷輕羽,難怪英文名為Misty Plume Bush。花季過後,開枝展新葉,形態如國人熟悉的「左手香」放大版,高度可達3至5公尺。觸摸葉片有淡淡薑味,因此別名為Ginger Bush。

「麝香木」源於非洲南部,屬熱帶植物,近年引進做為園藝觀賞用途。草本灌木,生長速度極快,若能地植園中,一年可長高近一公尺,速度驚人。耐得住夏季炎熱,長滿厚實葉片,入冬後落葉,春季開花,是最浪漫的季節。

麝香木分公母株,花形稍有不同,花色也有白色、粉色與紫色的變異。在非洲,粉紫花能吸引一種夜晚才出現的飛蛾,協助授粉,傳宗接代。因此開粉紫色花品種脫穎而出,意外成了網紅植物。

麝香木生態與左手香極為類似,屬極易照顧的懶人植物。厚實葉片能儲存水分,極耐乾旱。台灣中部鄉間,將麝香木栽種於向陽山谷斜坡,不需刻意澆水、施肥,照顧容易。春節寒假恰是花季,吸引打卡分享社群,媒體爭相報導。

麝香木葉片雖有香味,但屬性寒,不宜食用、泡茶。非洲南部將其做為藥用,清熱解毒,應付日常驅蟲止癢用途。我曾因除草驚嚇蜂群,遭長腳蜂叮螫,當下疼痛難耐,隨手摘取麝香木葉,揉出汁液塗抹傷口,透過生物鹼中和,痛感漸消失,也沒有腫痛等後遺症。

夏季的麝香木枝繁葉茂,正好用來扦插繁殖。隨插都活,沒有難度。栽培成區,預約來年春季的賞花計畫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70〉球莖茴香 濃郁八角味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
「茴香」(Fennel)是一種歷史悠遠的藥食兩用植物,變種的「球莖茴香」(Sweet Fennel,又稱甜茴香、甘茴香,國外常稱為佛羅倫斯茴香)則將口感與烹煮應用往上推進更高檔次。

茴香有濃郁八角味,在台灣不很討喜。常見做法是切碎莖葉,製作水餃、餡餅內餡,去腥增香。茴香全株(莖、葉、籽)都可利用,球莖茴香更多了球莖的應用,將其切片,質地如洋蔥與芹菜綜合體,更帶些許甘甜風味,生熟皆可食用。搭配沙拉,燉煮魚、雞或直接炭烤,是香料也是食材,增添風味,大大擴展味蕾體驗。

茴香喜冷涼氣候。種苗行有售種子,秋冬播種於盆栽或田園,春季可採集莖葉,炒肉、煎蛋、或製作麵食內餡。天熱後開小黃花,花謝結籽前正是氣味最佳時刻。美國家庭用廣口瓶製作小黃瓜泡菜,泡菜水由茴香籽搭配糖、鹽與醋調製,放冰箱發酵一兩週即可食用,風味如潛艇堡調料,解膩不胖,是老美最愛兒「食」風味。

茴香屬性溫辛,若有眼疾或發炎現象,可能會增加眼部分泌物,要暫時避免食用。但若屬體寒體質,則適宜多加採用,促進循環。

茴香籽帶有揮發油,健胃行氣,促進腸胃道蠕動,排出腸道積氣,促進食欲,增加代謝。茴香莖葉屬於可溶性膳食纖維,芹菜則屬不可溶,剛吃過茴香,不至於會有立即有想上廁所的現象,效用較為溫和。

茴香籽除是香料外,也有許多妙用。研究指出,咀嚼茴香籽10分鐘可增加唾液分泌,升高口腔pH值,有助降低細菌活性、防止蛀牙。也有一說,咀嚼茴香籽能讓人忘記飢餓感;但茴香籽與食材烹煮後,又讓人食指大動。這是因為茴香籽對於大腦不同部位都有刺激作用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69〉咖哩樹 保健效果受矚目

 



文、圖/蔡以倫

咖哩樹又稱咖哩葉(Curry leaf)、可因氏月橘,源自於南亞、東南亞,葉子帶有複雜多元風味,集柑橘、檸檬、咖哩和蒜味於一身,濃郁歡愉,是當地著名香料植物。近年由於印度阿育吠陀療法的傳播,咖哩樹在歐美也搖身變成神祕、優質保健植物,值得認識與栽培。

「咖哩粉」(Curry Powder)是以薑黃為主,搭配多種香料而成的綜合香料,但咖哩葉並不是屬於咖哩粉的傳統成分。將咖哩葉切細碎入菜,不論油爆、羹湯,去腥增香,和蔬菜、豆類、海鮮及肉類都能百搭,成就美味食物。形象地說,如台灣人用九層塔搭配鹹酥雞,也像用香菜搭配臭豆腐,讓愛好者趨之若鶩,也讓少數不愛者退避三舍。

近年來,歐美人士開始關注咖哩樹的營養與藥用價值。咖哩葉富含鐵質、葉酸、維生素群,可保護視力、提高免疫力,保護髮膚與黏膜。富含抗氧化成分,能降低壞膽固醇,預防心血管疾病。部分網紅用影片展示,空腹咀嚼咖哩葉能排毒代謝,通過燃燒卡路里和防止脂肪儲存,宣稱有助瘦身。但過猶不及,藥用功能應循醫囑,方為上策。

西方保健食品市場有售乾燥咖哩葉粉,便利消費者每日酌量搭配食物食用。但乾燥粉末風味消散多,不及新鮮葉片風味濃郁。咖哩樹原生於亞洲熱帶,屬於芸香科月橘屬、多年生木本植物,羽狀複葉,生態與形狀都與台灣本土「紅刺蔥」近似,很適合在台灣栽培,自行種植,隨手採摘,便利安心。

台灣有些販售咖哩餐點異國料理餐廳,在餐盤上放置一兩片咖哩葉。讀完本文,不要再以為那僅是用來點綴的綠葉,可試著搭配咖哩醬汁,咀嚼一片咖哩葉,體會豐富的口感變化,以及豐沛的保健效果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