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

〈香草隨食札記134〉黃荊 潛力無窮

 


文、圖/蔡以倫

枝葉觸摸有淡雅香氣,採摘泡茶有療效,這是「香草植物」的特徵。這類保健植物也有本土品種,在歷史人文、藥用功效上,「黃荊」都值得被國人關注。

到三芝海邊社區據點為長者上課,課室外種了排「黃荊」,時值夏季,枝頭開花,十分醒目。長者要我採葉嚼食,淡淡薑味,芬芳辛香,印象深刻。黃荊又稱埔薑仔、布驚,是先民重要藥食多用植物,全株都是寶。

黃荊分布於溫熱帶,台灣全島可見。中醫取果實入藥,認為黃荊子有「驅風解表,止咳平喘,理氣止痛」等作用,可緩解傷風感冒。葉子煮茶,能祛風、發汗,可治久痢。

黃荊抗發炎,枝葉煮水洗浴,可緩解皮膚發炎、濕疹、足癬諸症,洗頭可改善爛頭瘡。搓揉葉塗抹小傷口,戶外可應急止血。

在沒有冰箱的年代,先民用黃荊保存肉品,兼可去腥防腐。這種文化脈絡,與歐陸用香草做保存劑,衍生成肉品必搭香料烹調,不謀而合。黃荊葉搭配糯米粽煮水,鹼性可改變米食風味,亦有助於夏日保存。

黃荊花也是蜜源,黃荊蜜是南台灣特殊風味。黃荊果實可做香包、枕頭,自然芳香、安神放鬆。取枝葉乾燥,顏色轉成灰白,很似艾葉。耐燒煙少,可驅蚊蟲,適合開發成防蚊薰香產品。花葉可提煉精油、純露,製成手工皂、舒緩膏、唇膏等,更符合現代需求。

黃荊枝條彈性佳,細枝可編筐製提籃、編製草帽、畚箕、掃帚等農具。長枝條光溜,早期牧童用以趕牛,後來被師長當成棍條、教鞭,成了頑童剋星。

黃荊耐鹽耐旱,是野地先驅植物。古人開墾荒地,「披荊斬棘」,著實辛苦。時至今日,黃荊仍是台灣極有潛力的體驗型保健植物。(作者為淡水香草街屋主人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